《小小小小的火》讀后感
和「無聲告白」一樣,作者的寫作手法好像都是采用倒敘手法,無一例外的懸疑部分只放在過程。第二次看這樣的手法就沒有初始耳目一新感覺,反而有些拖沓,這也是私下覺得小火不如告白的地方。
里面最打動我的,其實是旁枝末節(jié)關(guān)于中國孩子撫養(yǎng)權(quán)爭奪中一個華裔律師對想要收養(yǎng)孩子的美國夫婦一連串的提問。
問:你們考慮過身份認同感嗎?你們覺得孩子將來長大如何獲得文化認同?
答:我們會安排讓他吃米飯,我們也會學中國菜。我們還買了中國水墨畫,給她玩芭比娃娃。給她讀中國的畫冊。我們愛這個孩子。
問:有黑頭發(fā)黑眼睛的芭比嗎?你們給她讀的`中國畫冊里面是不是男人都還扎著辮子?
有時候我們覺得,我們自強自立了,我們文化自信了,但種族歧視似乎仍舊是一件根深蒂固的事情,甚至有時候為什么就連我們國門里,孩子們還叫著洋娃娃洋娃娃?為什么我們的孩子玩的娃娃,也不是黑眼睛黑頭發(fā)?為什么甚至我們的動畫片里的人物,頭發(fā)眼睛的顏色都千奇百怪?可能是有時候我們自己也不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