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邏輯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邏輯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邏輯讀后感 篇1
“一方面由于時代的艱苦,使人對于日常生活的瑣事予以太大的重視,另一方面,現(xiàn)實上最高的興趣,卻在于努力奮斗首先去復興并拯救國家民族生活上政治上的整個局勢。這些工作占據(jù)了精神上的一切能力,各階層人民的一切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致使我們精神上的內(nèi)心生活不能贏得寧靜。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現(xiàn)實,太馳騖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內(nèi)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園中,F(xiàn)在現(xiàn)實潮流的重負已漸減輕,日耳曼民族已經(jīng)把他們的國家,一切有生命有意義的生活的根源,拯救過來了,于是時間已經(jīng)到來,在國家內(nèi),除了現(xiàn)實世界的治理之外,思想的自由世界也會獨立繁榮起來。”
這是將近兩百年前,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開講辭。讀起來感覺多么親切啊,真可謂歷久彌新。我們這個時代不再是黑格爾的時代,但人好像還是黑格爾時代的人!熬裉β涤诂F(xiàn)實,太馳騖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內(nèi)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園中!薄爸率刮覀兙裆系膬(nèi)心生活不能贏得寧靜!
一個時代的興趣,一個時代的格局,一個時代的趨勢,個人是無能為力的,最多只能“獨善其身”。而且,很多時候,獨善其身也很不容易,往往“樹欲靜而風不止”。
國人的習慣,喜歡上行下效。所以我常常想,要扭轉這個時代的風氣,可能還要從在上者做起,然后民眾群起響應。
我常常想,假如為政者能有時間坐下來讀點書,做點思考(總結和反思),想一點與經(jīng)濟無關的社會的事、文化的事,聊一點百姓的話題、精神的話題,甚至是詩意的話題,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清新的政治局面、管理局面。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受百姓敬仰的官員是親民的,有人情味的,他們似乎不像現(xiàn)在的官員那樣,成天到晚事務纏身,幾無片刻閑暇。古代的官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似乎總能從容處之,百姓對他們的評價是“日計之無近功,歲計之有大利!(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序》)
假如學者們能坐下來安靜地做學問,而不僅僅為稻粱謀,不僅僅為名利、為職稱謀,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清新的學問局面、學習局面、文化局面。
假如各階層的人們能放慢一點腳步,習慣欣賞生活,習慣欣賞自己,習慣于物質之外某種精神需求……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清新的生活局面、社會局面。
和諧社會必然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的身與心的和諧。遠離精神、遠離內(nèi)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
小邏輯讀后感 篇2
整個《小邏輯》,我認為全稱叫《思辨邏輯概念的科學》。
這里面所運用詞匯進行定義,都是《小邏輯》自生演化出來的概念。以概念來促成概念論的認識。
因為在概念里那些區(qū)別開的東西,直接地同時被設定為彼此同一、并與全體同一的東西。
而每一區(qū)別開的東西的規(guī)定性又被設定為整個概念的一個自由的存在。
概念,所映現(xiàn)之物,說是反應對象客觀,莫不是說是在反應自身
語言和事實的關系是,
語言映現(xiàn)事實對象,莫不說是在其自身內(nèi)。
斯賓諾莎的實體論。并非人們所想的無神論。實質是無世界論。現(xiàn)實的世界本不是現(xiàn)實。而是神所驅動著的并映現(xiàn)于我們的實體。
我們設想這世界是上帝所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整體,而且由于世界是這樣被創(chuàng)造的,所以上帝即在這世界內(nèi)顯示其自身給我們。同樣,我們認為這世界是由神意所主宰,這就包含著這樣的意思,即世界內(nèi)那些彼此分離的外在的事物,將永恒地從統(tǒng)一中發(fā)展出來并返回到統(tǒng)一,遵循著統(tǒng)一。
“實體作為主體是純粹的簡單的否定性,唯其如此,它是單一的東西的分裂為二的過程,樹立對立面的雙重化過程,而這種過程則又是這種漠不相干的區(qū)別及其對立的否定。所以唯有這種正在重建其自身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的自身反映,才是絕對的真理,而原始的或直接的統(tǒng)一性,就其本身而言,則不是絕對的真理!
“這樣一樣,實際存在從本質上說就是思想了!谶@里人們已經(jīng)理解到存在即是思維了;在這里也已透露出一種總與通常關于思維與存在同一的那種無概念的說法互相分歧的洞見。”
“也即是說,實際存在物的持續(xù)存在,既然就自身同一性其純粹的抽象,那么,它的持續(xù)存在就是它對其自身的抽象”。
這就是對自身的消解。自身的原始存在不是絕對真理。而恰恰實體二劃分自我顯現(xiàn)對立面,并進行重建其自身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的自身反映,才是絕對的真理。
存在:想象、是堅持自己的東西、應該是如此、第三者觀察世界客觀規(guī)律、以看的視角觀察世界,自然是靜止不動的(光看)、是解剖學的一種。涉及到嚴謹、后來海德格爾創(chuàng)立、客觀的自在、光知道卻不做。本質:實踐、是映現(xiàn)對方的東西、原來是如此、第一人稱觀察世界客觀規(guī)律、以走的視角觀察世界,自然是瞬間消逝的(光走)、是表象與形式的一種,涉及矛盾、后來胡塞爾和馬克思、客觀的自為、光做卻不知道概念:明白、是映現(xiàn)自己的東西、本就是如此、第一人稱邊行邊看的主觀規(guī)律、以邊走邊看的視角,既是運動與靜止相互揚棄(邊看邊走)、是意志與控制。涉及獨立、后來維根斯坦根、主觀的自在自為、即做又知道
辯證法: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辨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從抽象上升具體,邏輯的和歷史的統(tǒng)一。
關于《小邏輯》中所蘊含的真理性,本來被我所放棄,但由于唯識以及其他哲學派別的介入,其理念完全是《小邏輯》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此不得不進而在次參與其中。
他們述說的越多,便越發(fā)現(xiàn)小邏輯的正確
這幾天看了些至理名言,還有些講座,包括群里的大眾聊天便越發(fā)現(xiàn),小邏輯具有極強的普適性。
但是其他的體系并不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體系性。我想知道的是,小邏輯的內(nèi)部構造,是否真的那般是自身便可驅動起來的思維理念
正如今天群里的探討,大部分是解釋一些概念,或是些判斷。但這都是瑣碎的;蛘呤切攀帜髞淼摹2痪哂羞B貫性或體系的完整性
誰會在一步跨出去,便同時思索包括情感的諸多要素以及綜合分析。貌似黑格爾是一部強大的思維機器?梢园嗣媪岘嚨乃伎几鱾層次的前進位置并指出其范疇。這是我們平常人所難以企及的!
只要小邏輯能夠在我腦中演繹一遍,且我也能同時思考到各個層面,那么我的立體小邏輯結構圖便建立起來,從而對整個的框架便有深刻的認識了。
而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這種形態(tài)或接近其邏輯概念的發(fā)展模式。但依然未得到證實。而目前我也只能證明一半內(nèi)容不是其他學說的拼湊內(nèi)容。
小邏輯讀后感 篇3
小邏輯是把大目標拆分為一系列小行為的方法。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行為科學框架,即由“設定目標、制訂計劃、承諾機制、獎勵機制、分享機制、反饋機制、連接紐帶”構成的行為腳手架,讓選擇困難而缺乏行動力的人,依據(jù)這些框架,確立、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在整個框架中,我們所做的微小的改變,終將凝聚成巨大的飛躍。
在本書中,依據(jù)個人情況,我學習到了兩點:
1、制定計劃有三個規(guī)則:
規(guī)則1:保持簡單化原則。
規(guī)則2:創(chuàng)建一個可行的計劃。明確列出需要何時、何地以及怎樣采取行動來實現(xiàn)每一個步驟。
規(guī)則3:把計劃變成習慣。
2、如何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
規(guī)則1: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關乎自己的目標實現(xiàn)。
規(guī)則2:及時做出具體可行的反饋。
規(guī)則3:對比自己與別人。在某些情況下,和別人對比,這是最有力的反饋。
閱讀完本書,讓我明白“小”并不意味著簡單,它需要聚精會神、盡心盡力并鍥而不舍。將我們的目標分解成一系列可管理的步驟,依據(jù)書中的知識,優(yōu)化每一步,這樣選擇也變得簡單多了,我們也將能更快地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小邏輯讀后感 篇4
去年國慶讀了《小邏輯》,然而讀了半月無所得,反而變得迷茫,如今一年過去了,知識更加多,眼界也更寬了,于是重新讀了這本書,算是有了一些收獲。
《小邏輯》分為三部分“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這是黑格爾對于邏輯學的劃分,他認為這三部分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但是概念是這三部分中最重要的,因為概念才是真理,而存在和本質只是直接和間接的東西,如果存在和本質都孤立了,那么兩者都不能算是真理。
本書的第一部分“存在論”又分為三個小的部分:質、量、和度。質就是表明它是什么,比如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騎的車,都是質的體現(xiàn),有這種質,就不會讓我們混淆概念的存在,就不會出現(xiàn)穿房子,住衣服這種混亂。在我看來,存在是基于“質”而存在的,沒有質,就無所謂存在了。
存在的第二部分是量。量很容易理解,就是數(shù)量。書中的量有著一種職能:衡量存在尺度的標識。以我們用的書為例,一本50頁的教科書和一本2000頁的字典都是書,它們的質是一樣的,所以量的多少是不會影響存在的,但是它本身又是無處不在的。量與我們初高中學過的量是不一樣的,初高中就是量變導致質變,但是這里的量只是一種類似于度量衡的存在,它不影響質,或者說對質影響極少。
存在論第三部分是度,度就是尺度,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是帶有質的量。這一部分主要講了通過量的增加和減少是不影響存在的本質的,或者可以說是影響的范圍有限。還是以我們的書為例,1000頁的書是書,999頁還是書,800頁也是書,但是減少到了一頁兩頁,七頁八頁,就不能夠用書來稱呼了,只能說這是小冊子或是其他什么的稱呼。
讀《小邏輯》要一部分一部分地讀,否則無法繼續(xù)。從存在的尺度為出發(fā)點,才能夠進入本書的第二部分:本質論。相比存在論,本質論就非常難懂了,我讀了很久也無法理解透徹,在此只是寫一些小的看法。
黑格爾認為本質是設定起來的概念,本質包含規(guī)定,但是規(guī)定又是相對的,沒有完全返回概念本身,所以在本質中,概念是不自為的。本質是相對映現(xiàn)在自身之中的存在。黑格爾在書中表達的就是本質是存在的真理,是自己過去了的或內(nèi)在的存在,具有反思性與自身映現(xiàn)性。
第二部分讀完也無法理解,簡單的說,事物中的永久才是事物存在的本質。如果只是用從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觀點來看,只能看得一頭霧水。用我們?nèi)粘U甄R子為例,鏡子中的自己受各種因素影響,已經(jīng)不是原本的自己,而原本的自己,就是本質。
存在通過相互轉化體現(xiàn),本質通過映現(xiàn)來體現(xiàn),而概念不通過這兩種方式體現(xiàn),概念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發(fā)展!案拍钍亲杂傻脑瓌t,是獨立存在著的實體性的力量。概念又是一個全體,這全體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是構成概念的一個整體,而且被設定和概念有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性。所以概念在它的自身同一里是自在自為地規(guī)定了的東西。”這是本書概念論的第一段,這就是說明了概念是一種絕對不依賴其他物體的存在或者說概念是一種自由自在,不需要你去通過其他方式來證明其存在的存在。比如說動物,人是動物,老虎,貓狗,蛇鼠都是動物,這些事物都具有不同外表,不同特征,不同的作息生活方式,在我們分化的種類中也有不同的地位,但是歸根到底,這些都是動物。動物是一種永久的東西,它的存在不一定永恒,但是它永久存在。概念并不依賴于有什么而存在,但是它需要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來表明它是存在的。
小邏輯讀后感 篇5
黑格爾的哲學名著《小邏輯》,實際上是其《哲學全書》的第一部分“邏輯學”的單行本,內(nèi)容大致上是先前完成的《邏輯學》(又稱《大邏輯》)的縮寫。全書主要由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三篇構成,體現(xiàn)了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基本框架,故而可謂是走進黑格爾哲學廟堂的首要門徑。
在西方哲學史上,黑格爾是在康德思想影響下出現(xiàn)的又一位思想巨人。與康德相同,黑格爾亦深切體悟到了傳統(tǒng)形而上學之缺陷,并認同康德關于現(xiàn)象界與物自體的劃分。認為康德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基于現(xiàn)象界與物自體的劃分,最早明確區(qū)分了知性與理性這樣兩種與之相應的不同思維方式,并指出了各自特點:知性是以有限的和有條件的事物為對象,而理性則以無限的和無條件的事物為對象;知性堅執(zhí)于非此即彼的“獨斷論”,理性則致力于將知性所固執(zhí)著的分別與對立加以克服,得到的工作思路真理是將事物的片面規(guī)定性聯(lián)合進來的全體。但遺憾的是,康德雖意識到了理性思維的重要,卻只是停留在單純的應當階段,甚至以“不可知論”否定了由其思維把握“物自體”(即真理)的可能性。
與康德止步于“物自體”不同,黑格爾力圖探明“物自體”之所“是”,認為康德所說的`“物自體”,即乃“自在自為的真理”,也就是事物的“理念”。在黑格爾看來,要把握這樣一種真理性的理念,首先要弄清這“理念”是如何形成的。他在《小邏輯》中分析論述的便是在邏輯學意義上“理念”生成的三個階段,即由存在到本質,由本質到概念。他所說的“存在”,又謂之“有”,指的是由質、量、度決定的事物之生成;他所說的“本質”是指事物的相對規(guī)定性;他所說的“概念”是指“存在”與“本質”的統(tǒng)一。黑格爾認為,“概念”雖是主觀的,但它是以“存在”與“本質”為客觀基礎的,是包含了這兩個范圍中全部豐富的內(nèi)容在自身之內(nèi)的,因而“同時也是完全具體的東西”(327)。
黑格爾認為,要把握“理念”(物自體),至“概念”階段才有了可能。這“理念”便是“概念和客觀性的絕對統(tǒng)一”(397頁),是“主體客體;觀念與實在,有限與無限,靈魂與肉體的統(tǒng)一”(400頁)。這樣一種關于事物的“理念”,在本質上“是一個過程”,其過程是這樣的:“即概念作為普遍性,而這普遍性也是個體性特殊化其自己為客觀性,并和普遍性相對立,而這種以概念為其實體的外在性通過其自身內(nèi)在的辯證法返回到主觀性!(403頁)。由這些論述可知,黑格爾所說的“理念”(真理),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關于某一事物的穩(wěn)定性“定義”,而是發(fā)展變化著的活體,故而他又稱“直接性的理念就是生命”(404頁)。顯然,要把握這樣一種生命活體性的“理念”,孤立、片面、靜止的知性思維當然是不可能的,而只能經(jīng)由他所說的將事物的片面規(guī)定性綜合為一個整體的辯證理性思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黑格爾又曾干脆宣稱:“理念是辯證法”(403頁)。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具體的、活動的“真理”觀,黑格爾反對傳統(tǒng)的本質觀。認為在傳統(tǒng)哲學中,人們往往將本質視為與事物現(xiàn)象的特定內(nèi)容毫不相干的獨立存在,予以抽象使用。在這樣的使用過程中,“本質中的各個規(guī)定只是相對的,還沒有完全返回到概念本身”(241頁)。因此,這樣的“本質”也就仍不過是知性思維的產(chǎn)物,由此而得到的對于事物的認識亦必是片面的。而實際上,“肯定的東西與否定的東西本質上是彼此互為條件的,并且只是存在于它們的相互聯(lián)系中”,比如“一條往東的路同時也是一條往西的路”,“北極的磁石沒有南極便不存在”(256頁)。在黑格爾的這些分析論述中,似已可見至20世紀出現(xiàn)的“反本質主義”、“反邏格斯中心主義”、“解構主義”等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思潮的端倪。
與反對傳統(tǒng)本質論相一致,黑格爾主張要對“必然性加以思維”,他自己經(jīng)由“思維”得出的看法是:“自然界注定了只有用必然性去完成理性。但精神的世界就是自由的世界。舉凡一切維系人類生活的,有價值的,行得通的',都是精神性的。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對真理和正義的意識,通過對理念的掌握,才能取得實際存在!(35頁)也就是說,在黑格爾看來,必然性思維,只適用于自然界,而不適于精神界。黑格爾正是據(jù)此進一步得出結論:對于精神世界,思維就是要自由思想,就是要“不接受未經(jīng)考察過的前提的思想”(118頁),就是要消解“最堅硬的必然性”。而這樣的“思維”,本身“就是一種解放”,“這種解放,就其是自為存在著的主體而言,便叫自我;就其發(fā)展成一全體而言,便叫作自由精神;就其為純潔的情感而言,便叫作愛;就其為高尚的享受而言,便叫作幸福”。(325—326頁)黑格爾舉例說,關于上帝本身,就屬于精神內(nèi)容,就沒什么必然的真理性可言,而“只有在思維中,或作為思維時,才有其真理性。在這種意義下,思想不僅僅是單純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恒和絕對存在的最高方式,嚴格說來,是唯一方式!(66頁)可見,對于精神領域而言,黑格爾注重的顯然并非思維之結果,而是具有消解某些定論的自由思維本身,是思想本身的高貴與力量。
正是在此基礎上,黑格爾進而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哲學命題:“人之所以為人,全憑他的思維在起作用!(38頁)為此,他曾呼吁:“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不要“僅僅滿足于外在知識的草芥”,應該有一種“對于更高尚神圣事物的渴求”(66頁)但曾令他感慨系之的是:“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現(xiàn)實,太馳鶩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內(nèi)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園中!(31頁)
如果僅就探明康德所判定的“不可知”的“物自體”而言,黑格爾在《小邏輯》中的分析論述,似乎仍給人玄秘莫測之感,但這并不影響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偉大光輝,這就是:不僅有助于人們認識到辯證理性思維的重要,更在于為人類打開了通向自由思想之門,指明了人之為人之路。但黑格爾也許沒有想到,在他身后的歷史長河中,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世界精神”似乎更加“忙碌于現(xiàn)實”,更加“馳鶩”于“外界”,他所向往的高尚神圣的精神“家園”,不僅未見繁盛,而是愈見荒蕪。更為令人憂慮的是,在許多國度,假冒高尚與神圣,乃至是毒汁四濺的“精神花草”正四處蔓延。有誰還有能力拯救我們這個世界嗎?
【小邏輯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邏輯》讀后感01-17
生命小邏輯散文隨筆12-09
生命小邏輯的散文隨筆01-13
邏輯思維的讀后感02-26
《中國的邏輯》的讀后感范文05-17
邏輯10-31
邏輯10-31
《邏輯思維》讀后感范文03-12
《簡單的邏輯學》讀后感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