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解釋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于《晉書·陶潛傳》。 “不為五斗米折腰”原指不會為了五斗米的官俸向權貴屈服,后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在句中一般充當作謂語、分句。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解釋,歡迎大家閱讀!
【漢字書寫】
不為五斗米折腰
【漢語注音】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成語出處】
《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
【成語語法】
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形容人有骨氣。
【意思】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指微薄的收入;折腰:彎下腰跟對方下拜行禮。不能只是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從此屈身事人。比喻做人態(tài)度清高,不愿屈服,有骨氣。
【近義詞】
嗟來之食、不吃嗟來之食、堂堂正正;
【反義詞】
趨炎附勢、阿諛奉承、阿其所好、阿諛逢迎、低三下四、低聲下氣;
【故事】
晉代時期,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經過他人的舉薦曾經在縣衙里任過職,公元405年,他被任命為彭澤(現(xiàn)地屬江西。┛h令。有一年冬天,上級派來的督郵督察的時侯來到彭澤縣,這名督郵手上握著權利,但卻是個品味很差的人,而且做人傲慢粗俗,剛一在彭澤住下來就馬上叫縣吏要去把縣令找來見他。陶淵明平日里就不屑于功名利祿,也不肯對他人趨炎附勢,像督郵這種狐假虎威利用上極權利對他人發(fā)號施令的人就更加看不起了,但是身為縣令卻又不得不處理這種事務,只好動身前去應對。此時身邊的縣吏對他說這:“大人,面見督郵的時侯一定要身穿官服的,還要把大帶束上,這是朝廷的規(guī)矩,要不然督郵可能會借此小事做你的文章,對大人實屬不利啊!碧諟Y明聽后很生氣,有種忍無可忍的感覺,他唉聲嘆氣地說道:“我定不能為了五斗米向這種小人折腰!闭f完他寫了一封辭職信,并取出官印,然后就走了,這一任陶淵明只在彭澤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
【例句】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助教官兒,也不是我終身養(yǎng)老之事!
劉茵《繁星閃爍》:“吳晗心領神會,知道他說的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造句】
盡管一直以來你對阿堵物嗤之以鼻,但是在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有時侯你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已能夠不為五斗米折腰,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能養(yǎng)活自已,否則就是不自量力。
【來源】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chuàng)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成語不為五斗米折腰05-14
成語的解釋01-28
經典成語及解釋04-16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簡介03-30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典故01-15
經典成語典故:不為五斗米折腰07-19
不為五斗米折腰成語典故05-20
猴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0
不為五斗米折腰成語故事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