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知難而退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知難而退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解釋】:
開始是指作戰(zhàn)時根據(jù)機遇而行動,不要去做客觀上是不可能的或難以完成的,但是后來被誤解為是指因為遇到某些事情而不愿意去完成的'借口,目前是經(jīng)常是用后者含義。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舉例造句】:
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里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為爭奪霸權(quán)相互進行戰(zhàn)爭,鄭國處于他們之間,他依附晉國,楚國就派兵征服它。晉國聽說楚國出兵就派荀林父、士會、先榖等率軍討伐楚國,聽到他們已經(jīng)結(jié)盟,士會同意荀林父知難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