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大器晚成
【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解釋】:
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出處】:
《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 復(fù)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宮之奇 諫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 虞 虢 之謂也。”
【舉例造句】:
柯川有點大器晚成,起步晚且猶豫不決。
【成語典故】:
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xí)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xué)習(xí)。
由于他刻苦努力,學(xué)問也逐漸多起來。當(dāng)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zāi)箤⑹潜┞冻鰜。崔琰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后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是立長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果然當(dāng)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釋讀
大器:古時指貴重的器物,現(xiàn)比喻大才。晚:長期。成:制成。原意是指貴重的器物需要長期的雕琢才能制成{此句改為:原意是鑄造越大個頭的鑄件(如鼎、鐘)所需要冷卻凝固時間就越長,冷卻時間足夠長,鑄件方能“成器”},F(xiàn)指能擔(dān)當(dāng)重任的人物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出處《老子》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意思及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成語 大器晚成的故事07-22
成語大器晚成的故事04-08
大器晚成成語故事06-29
大器晚成成語故事02-16
大器晚成的成語故事11-14
大器晚成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4-16
關(guān)于大器晚成的成語故事12-26
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04-17
大器晚成成語典故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