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形容學習的成語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你知道經(jīng)典的成語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形容學習的成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形容學習的成語1
。ㄒ唬┎粣u下問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焙侮碳猓骸跋聠枺^凡在己下者!
【釋義】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xiàn)啊!
那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币馑际钦f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ǘ┎磺笊踅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現(xiàn)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zhí)著于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ㄈ╅_卷有益
【出處】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太平)御覽》第三卷;因事有闕(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
開卷:打開書本;益:益處;收獲。打開書來看;就會有收獲。
【成語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nèi)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于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guī)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nèi)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么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并不覺得勞神!
于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并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關于形容學習的成語2
[據(jù)鞍讀書]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后多形容學習勤奮。
[引錐刺股]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學非所用] 所學的不是將來用得著的東西。比喻學習與實踐相脫節(jié)。
[奪胎換骨] 本為道家語,指奪人之胎以轉生,易去凡骨為仙骨。后比喻學習前人不露痕跡,并能創(chuàng)新。
[跬步千里]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盈科后進]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滿之后才繼續(xù)向前流。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車在馬前] 大馬拖車在前,馬駒系在車后,這樣,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比喻學習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導,就容易學會。
[一曝十寒] 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一暴十寒]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切磋琢磨] 將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
[切瑳琢磨] 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同“切磋琢磨”。
[冷暖自知] 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春花秋實]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F(xiàn)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春華秋實] 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xiàn)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鶻侖吞棗] 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jīng)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wǎng)]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jīng)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學如穿井]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勤學好問]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于學習。
[懸梁刺骨] 形容刻苦學習。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
[刺股懸梁] 形容刻苦學習。
[斷織勸學]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居安資深] 形容安心學習,造詣很深。
[然糠照薪] 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
[懸頭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同“懸梁刺股”。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貪多嚼不爛] 貪圖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學習,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開華結果] 比喻修養(yǎng)、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
[開花結實] 比喻修養(yǎng)、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同“開華結果”。
[夜以繼日] 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日以繼夜] 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浮光掠影] 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浮光略影] 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繼晷焚膏] 繼:繼續(xù),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燈燭。點燃蠟燭或油燈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或工作。
[寢食俱廢] 覺也不睡,飯也顧不上吃。比喻極其焦慮不安,或學習、工作極其緊張。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 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學而優(yōu)則仕] 優(yōu):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yōu)秀然后提拔當官。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鴻鵠將至]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F(xiàn)表示將有所得。
[晚生后學] 泛指學習同一技藝或同一學問的后生晚輩。
[下學上達] 指學習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循序漸進]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貪多務得] 貪:求多;務:務必。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后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并務求取得。
[因材施教] 因:根據(jù);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孳孳不倦]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篤學好古] 篤學:專心好學。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
[循循善誘]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指善于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枕典席文] 指以典籍為伴,勤于讀書學習。
[魯斤燕削] 魯之削(小刀),宋之斤(斧頭),質量都很好;如易地生產(chǎn),在魯造斤而在燕制削,質量不會優(yōu)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條件限制,學習模仿達不到原來水平。
[春誦夏弦] 誦、弦:古代學校里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jù)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后泛指讀書、學習。
[蓬賴麻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環(huán)境里,也能學習成為好人。
[三人行,必有我?guī)焆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胡服騎射]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shù)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忘餐廢寢] 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廢寢忘餐] 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漢人煮簀] 漢:漢中地區(qū),在今陜西省。簀:席子,此指竹席子。漢中有個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當作竹筍來煮著吃。比喻僅靠膚淺的知識去生搬硬套而不認真學習真知的荒唐行為。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勤學苦練]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好學不倦] 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敬業(yè)樂群] 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不足為法] 不值得學習、效法。
[幼學壯行] 幼時勤于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力學不倦] 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
[力學篤行]{解釋} 力學:努力學習。篤行:切實地實行。勤勉學習且確切實踐所學。
[半部論語治天下] 舊時用來強調(diào)學習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
[群起效尤] 大家一起向壞的學習。
[學以致用]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
[頓學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不愧下學] 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困而學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能者為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不恥下問]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困而不學]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為人師表] 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灑掃應對] 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
[鈍學累功] 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萬世師表] 萬世:很多世代,非常久遠;師表:表率。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
[抗顏為師]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tài)度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學而不厭] 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發(fā)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閉門讀書]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原意是獨自學習,而不與別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獨學寡聞] 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學如登山] 學習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擇善而從] 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邯鄲學步] 邯鄲:戰(zhàn)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學步邯鄲] 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機械地模仿,不但學不互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丟掉。
[循常習故] 循常:遵循常規(guī)。習故:學習陳舊的作風。遵守舊規(guī),沿襲先例。形容因襲保守,不愿變通。亦作“循故襲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