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湯蹈火的成語解釋及出處故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少成語都是從文言文中提煉出來,被大家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使用。但不知道大家對成語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赴湯蹈火的成語解釋及出處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成語】:
赴湯蹈火
【拼音】:
[fù tāng dǎo huǒ]
【解釋】:
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不留余力的前進。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舉例造句】:
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劉表占據(jù)著荊州,手下的官員韓嵩勸他投降曹操。劉表沒有同意,他要韓嵩到許昌探聽一下曹操的虛實,以圖有機可乘。韓嵩表示,就是讓我去跳滾燙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決不推辭。
嵇康,字叔夜,譙國銓(今安徽宿縣西)人。他曾與山巨源(山濤)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稱為“竹林七賢”,司馬氏專權后,嵇康不滿司馬氏的統(tǒng)治,隱居山陽,而山巨源后來在司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從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騎常侍時,想請嵇康出來代理他原來的吏部侍郎官職,遭到了嵇康的堅決拒絕。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門人遞上的一封信。拆開一看,是嵇康給自己的一封絕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舉老子、莊子、柳下惠、東方朔、孔子等先圣,說自己“志氣可托,不可奪也”。
接著又寫到自己傾慕尚子平、臺孝威(后漢隱士),不涉經學,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視虛偽的禮教,公然對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見有馴育服從的,大的如果羈絆、束縛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湯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馬嚼子來裝飾它,拿佳肴來喂它,它還是思念樹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馬氏請他做官,他就會像野性難馴的麋鹿“狂顧頓纓,赴湯蹈火”。表達了堅決不在司馬氏政權中任職的決心。由于嵇康時常發(fā)表一些譏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論,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對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經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隸校尉鐘會,以言論放蕩、毀謗朝廷等罪名對嵇康橫加誣陷。嵇康被司馬昭下令逮捕入獄,不久便被殺害。
【成語寓意】
赴湯蹈火這個成語告訴人們,遇到事情,要有沸水敢蹚,烈火敢踏的精神,不怕犧牲,不避艱難險阻,才能把事情辦成功。
【成語運用】
成語用法
赴湯蹈火這個成語在句子中通常作謂語,形容不畏艱難險阻,比喻奮不顧身。
運用示例
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小娘子若用得著小可時,就赴湯蹈火,亦所不辭,豈有推托之理?”
【近義詞】
出生入死原指從出生到老死的人生過程。后借以形容冒著極大危險,隨時有死的可能。多用以贊揚不顧個人安危的獻身精
沖鋒陷陣∶勇猛進擊,殺入敵陣 ∶奮不顧身的勇敢行為
歷盡艱險
殺身致命
粉身碎骨奮不顧身
肝腦涂地原指慘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價,乃至犧牲生命 與項羽戰(zhàn) 滎陽,爭 成皋之口,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使
粉身碎骨身體粉碎,指死。也說“粉骨碎身”。常用在為某種目的時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青
【反義詞】
貪生怕死一味自愛生命,懼怕死亡。原指士兵作戰(zhàn)因怕死而退縮不前,F(xiàn)在已逐漸產生新義,即凡是在工作中怕臟、怕累
【赴湯蹈火的成語解釋及出處故事】相關文章:
管中窺豹的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10-11
狗尾續(xù)貂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11-08
合浦珠還的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10-11
借花獻佛的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03-30
朝秦暮楚成語解釋及出處故事09-29
攀龍附鳳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09-29
雕蟲小技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10-02
指鹿為馬成語解釋及出處故事11-05
大材小用的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