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狼兇猛的成語
導(dǎo)語:狼屬于犬科動物,狼機(jī)警、多疑,形態(tài)與狗很相似。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描寫狼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奉頭鼠竄:奉:捧。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后狼狽逃跑。
出處:《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黡、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二十:“諸佛出世,打劫殺人,祖師西來,吹風(fēng)放火,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膚粟股栗:皮膚上起疙瘩,大腿發(fā)抖。形容非?謶帧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夫至以行惡為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栗矣!
干啼濕哭:干啼:沒有眼淚地啼哭。濕哭:有眼淚地啼哭。無淚和有淚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xiàn)的各種表情。亦作“濕哭干啼”。
狗肺狼心: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同“狼心狗肺”。
出處:昆曲《十五貫》第二場:“謀財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比喻行為兇狠,心腸毒辣。
出處:元·白樸《惱煞人》套曲:“恨馮魁,趨恩奪愛,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股戰(zhàn)而栗:戰(zhàn):怕;栗:發(fā)抖。兩腿發(fā)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懼異常。
出處:《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戰(zhàn)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它語!
官虎吏狼: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貪暴。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鬼哭狼嗥:①形容哭叫悲慘凄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出處: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鉆到汽車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狼嗥,亂成一片!
鬼哭狼嚎: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云昏,白日為幽。”
鬼哭神號:①形容哭叫悲慘凄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出處:元·楊暹《西游記》第三本第九出:“則聽得鬼哭神號,休猜做三唱《陽關(guān)》出霸橋。”
鬼泣神嚎:形容哭叫悲慘凄厲。同“鬼哭神號”。
出處:清·陳夢雷《行路難》詩:“江淮南北化為魚,鬼泣神嚎天暗黑!
鬼泣神號:形容哭叫悲慘凄厲。同“鬼哭神號”。
出處:清·感惺《游俠傳·俠圓》:“一叢白草雜黃沙,鬼泣神嚎心亂麻!
鬼吒狼嚎:怪聲怪氣地呼喊嚎叫。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說說看,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么呢?叫人聽了好聽!”
鬼咤狼嚎:怪聲怪氣地呼喊嚎叫。
鬼抓狼嚎:形容哭叫悲慘凄厲。同“鬼哭神號”。
出處:歐陽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聽見他這么鬼抓狼嚎,心亂得不知怎樣才好!
寒酸落魄:落魄:沮喪失意。形容不得志時窮困、狼狽頹喪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范睢)遂換去鮮服,妝作寒酸落魄之狀,潛出府門,來到驛館,徐步而行,謁見須賈!
豪橫跋扈:跋扈:專橫暴戾。橫行兇暴,為非作歹,專橫暴虐。
好勇斗狠:狠:暴戾,兇惡,殘忍。愛逞威風(fēng),喜歡斗歐。形容人兇強(qiáng)好斗。
出處:《孟子·離婁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號咷大哭:號咷:也寫作“嚎啕”,大聲哭叫。形容放聲大哭。
出處:《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后笑。”
號啕大哭:號啕:大哭聲。放聲大哭。
出處:《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后笑!
何其毒也:也:文言助語,置于詞尾,與“何”相配合,構(gòu)成反詰語氣。多么狠毒呀!。
狠心辣手:殘忍的心腸,毒辣的手段。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待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么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
狐奔鼠竄:比喻非常狼狽的逃竄。
出處:宋書·《索虜傳》:“或有狐奔鼠竄,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納,待之若舊,資其糧仗,縱為寇賊!薄队⒘覀鳌返诙换兀骸爸T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竄退去!
虎狼之勢: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出處:《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惶惶不安:惶:恐懼。內(nèi)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惶恐不安:惶:恐懼。內(nèi)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碧啤ゎ亷煿抛ⅲ骸罢隣I,惶恐不安之意也。”
魂飛魄散: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魂飛天外:形容萬分恐懼,或受到某種刺激而失去了主宰。
出處:漢·揚雄《羽獵賦》:“魂亡魄失。”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jìn)履》第二折:“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饑鷹餓虎:比喻兇殘貪婪。
出處:《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焦頭爛額:燒焦了頭,灼傷了額。比喻非常狼狽窘迫。有時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帶有夸張的意思。
出處:《漢書·霍光傳》:“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燋頭爛額:燒焦了頭,灼傷了額。比喻非常狼狽窘迫。同“焦頭爛額”。
進(jìn)退狼狽:進(jìn)退兩難;陷于困境。
出處:《三國志·蜀志·馬超傳》:“阜敘起于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jìn)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驚愕失色:失色:由于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驚恐得改變了神色。形容十分吃驚。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卷》:“契丹以馬軍萬人拒之于前,將士皆驚愕失色!
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jīng)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出處:《戰(zhàn)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驚魂動魄:形容十分恐懼。
出處:清·陳確《示兒帖》:“《易》曰:‘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讀《易》至此,未嘗不驚魂動魄,心膽墮地也!
驚魂喪魄:形容十分恐懼。
驚恐失色:害怕得臉都變了色。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三藏聞言,驚恐失色道:‘徒弟,似此如何?’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這寶貝都拿來與我!
驚恐萬狀:驚恐: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宋·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驚神破膽:形容極其恐懼。
出處: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上:“凡所書判,或是卒然,故趨事皆驚神破膽矣!
驚心悼膽:悼:戰(zhàn)栗。形容恐懼到極點。
出處:章炳麟《新方言·釋言》卷上:“今人言懼,猶曰驚心悼膽。”
驚心吊膽:形容十分害怕或擔(dān)心。
驚心裂膽:指內(nèi)心十分震驚、恐懼。同“驚心破膽”。
驚心破膽:指內(nèi)心十分震驚、恐懼。
驚心喪魄:形容十分恐懼。亦作“驚心褫魄”。
兢兢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謹(jǐn)慎的樣子;戰(zhàn)戰(zhàn):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jǐn)慎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安安穩(wěn)穩(wěn)守著妝盒做護(hù)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zhàn)戰(zhàn)抱著個天大悶葫蘆”。
跼蹐不安:形容恐懼不安。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tuán)圓》:“徐信聞言,甚跼蹐不安,將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陽村店遇見此婦始末,細(xì)細(xì)述了。”
拒虎進(jìn)狼:比喻一害剛?cè),又來一害?/p>
出處:明·張煌言《復(fù)郎廷佐書》:“乃拒虎進(jìn)狼,既收漁人之利于河北。”
拒狼進(jìn)虎:比喻一害剛?cè),又來一害。同“拒虎進(jìn)狼”。
恐慌萬狀:恐:害怕;慌:驚慌;狀:情狀。形容害怕驚慌到極點。
哭天喊地:提高嗓門又哭又叫。
恇怯不前:恇怯:恐懼畏縮?謶治房s,不敢向前。
出處:《宋史·楊瓊傳》:“及聞清遠(yuǎn)之?dāng),益恇怯不前!
爛額焦頭:形容十分狼狽窘迫的樣子。
出處:宋·李綱《謝移灃州居住表》:“進(jìn)不量其淺薄,退遂致于爛額焦頭。”
狼狽不堪:狼狽:窘迫的樣子。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出處:《三國志·蜀志·馬超傳》:“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jìn)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狼狽萬狀:狼狽:窘迫的樣子;萬狀:多種樣子。形容極其困頓、窘迫。
出處:《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太上因暑熱成病,狼狽萬狀!
狼狽為奸: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jié)干壞事。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十六:“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狼狽周章:指倉皇驚恐。
狼奔豕突:豕:豬;突:猛沖。象狼那樣奔跑,象豬那樣沖撞。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到處搔擾。
出處:明·歸莊《萬古愁》:“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狼奔鼠竄: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第十四出:“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
狼奔鼠偷: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出處:清·梅曾亮《朝議大夫臺灣府蓋君墓志銘》:“公在商州六年,賊出入陜西久,無所掠利,銳欲窺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狀捷出!
狼奔兔脫:形容倉皇逃竄。
出處:《冷眼觀》第四回:“遠(yuǎn)遠(yuǎn)聽見吆喝之聲,由遠(yuǎn)而近……眾人手忙腳亂,將桌上杯盤收拾干凈,轉(zhuǎn)眼間,狼奔兔脫,如鳥獸散去!
狼飡虎食: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飡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餐虎噬:①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狼餐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二回:“[行者]迎著里面燈光,仔細(xì)觀看。只見那大小群妖,一個個狼餐虎咽,正都吃東西哩。”
狼吃幞頭:狼銜去人的幞頭,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難言,強(qiáng)自忍耐。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你便罵我一千場,便拷我三十頓,我則索狼吃幞頭,心兒自忍!
狼蟲虎豹: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出處: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轉(zhuǎn)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著什么狼蟲虎豹。”
狼顧鴟張:如狼兇視,如鴟張翼。形容兇暴,囂張。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平等寺》:“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xù)絕業(yè)……然群飛未寧,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岳立基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