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梯之言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去梯之言成語解釋,一起來看看吧。
發(fā)音:qù tī zhī yán
簡拼:qtzy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用于談話等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表傳》:“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解釋:去梯之言:拿走上樓用的梯子后,再與之交談。比喻極端機密的話。
示例:仆荷
東漢末年,據守荊州的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劉表晚年昏庸,聽信了后妻的話,不喜歡長子劉琦,想要廢長立幼。劉琦非常擔心后母和弟弟聯(lián)合起來殺自己,因此,就向當時駐扎在荊州附近的'諸葛亮請教保全自己性命的方法。
諸葛亮為人謹慎,不想參與劉表的家事,所以每當劉琦向他問計時,他就敷衍過去,從不給劉琦謀劃。一天,劉琦邀請諸葛亮游覽他家的后花園,引領著諸葛亮登上了高樓,并命人搬走了梯子,對諸葛亮說:“以往我向先生問計,先生總是轉移題,如今這個地方上不接天,下不著地,你說出的話,只有我聽見,可以說了嗎?”諸葛亮見梯子已去,沒有劉琦的命令就無法下樓,只好隱晦地回答道:“你沒看見申生在國內就危險,重耳在外面就安全嗎?”
劉琦聽后,豁然醒悟,明白這是諸葛亮借申生、重耳之事指點自己,于是暗中謀劃出荊州之計。
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示例:《宋書·蔡興宗傳》:“此萬世一時,機不可失。仆荷眷深重,故吐去梯之言,宜詳其禍福!
結構形式:ABCD式成語
組成漢字:去、梯、之、言
成語解釋:除去梯子后說的話。比喻絕密的話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用于談話等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表傳》:“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造句:《南史·蔡廓附傳》:“仆荷眷深重,故吐去梯之言,公宜詳其禍福!
【去梯之言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去梯之言的四字成語解釋12-22
登高去梯成語解釋05-04
登高去梯的出處及成語解釋04-09
上樓去梯的成語解釋04-29
中冓之言的成語解釋11-16
風塵之言的成語解釋01-10
荒唐之言成語解釋12-06
心腹之言的成語解釋01-03
訓格之言成語解釋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