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后院起火的成語解釋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jīng)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還苦于找不到優(yōu)秀的成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后院起火的成語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發(fā)音:hu yuàn qǐ huǒ
簡拼:hyqh
類型:貶義成語
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主語、賓語;指家庭矛盾。
出處:張平《抉擇》:“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別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話了!
解釋:比喻內(nèi)部鬧矛盾,發(fā)生糾紛。
示例:這個家族之所以會沒落,完全是后院起火,家族成員不夠團結(jié)所致。
當晉文公準備率兵攻打衛(wèi)國時,他兒子公子鋤笑了起來:“一天鄰居送妻子回娘家,半路上看見一個趕路的婦人,頓生好感,便笑嘻嘻地上前與她搭話,可是回頭一望自己的妻子,也正有人與她搭話。”晉文公想了想明白了,兒子是提醒自己不要老想著征討別國,要謹防后院起火。于是,他馬上放棄了攻打衛(wèi)國的計劃。后來呢,到了現(xiàn)在“后院起火”這詞兒是比喻內(nèi)部鬧矛盾,發(fā)生糾紛。但在日常生活中更具有一種諷喻勸諫的意味在里面。
在古時一夫多妻的時代,該詞還成專門用來指妻妾們之間的矛盾。
現(xiàn)在一般是比喻內(nèi)部鬧矛盾,發(fā)生糾紛。
妻子對他下午同楊誠的談話基本感到滿意,她覺得他的基調(diào)拿得還算準:“就得這么說,不管怎樣,中紡是咱起家的地方,在別人眼里,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別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話了。對中紡的事,咱怎么說也可以,別人若要想指手劃腳,那可絕對不行。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咱提拔起來的干部哪能讓他們這樣隨隨便便想說就說,想查就查!如果這事由了他們,在市里的干部中,你還有什么威信可言?到了那時候,誰還會死心塌地地跟你、擁護你?你自己的人你還不保、或者保不住,別人還會指望你什么?”
后院起火的近義詞詳解
1.內(nèi)顧之憂
拼音:
nèi gù zhī yōu
解釋:
舊時形容沒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顧慮家事,F(xiàn)形容有內(nèi)部的憂慮。
出處:
晉·左思《詠史》詩:“外望無寸祿,內(nèi)顧無斗儲。”
示例
今南方已平,可無~。(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
用法
作賓語;指來自內(nèi)部的憂慮
2.禍起蕭墻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解釋:
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門的小墻;用作屏風。比喻家里、內(nèi)部。禍亂從內(nèi)部發(fā)生。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成語出處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后人據(jù)此典故概括出成語“禍起蕭墻”。
成語典故
公元前659年,魯莊公的弟弟季友立公子姬申為國君,即為魯信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國將魯國亂臣慶父交還魯國。由于季友對魯國王室忠心耿耿,為維護魯國的安定做出了貢獻,鎮(zhèn)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費這個地方賞賜給了季友。從此,費地成為季友的私產(chǎn),而季友的子孫被稱為季孫氏,在魯國執(zhí)政。季友的孫子季孫行父執(zhí)政時,舉賢任能,分財濟貧,受到國人愛藏,謚號季文子。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執(zhí)掌國政,當時幾代魯君都昏庸無能,以致出現(xiàn)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魯君的情況。
到魯哀公時的季康子,名位雖是卿大夫,實際權勢之大,早已超出國君之上。他為了進一步擴大和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權力,想攻伐附近的顓臾,把它并吞過來。于是他以顓臾國靠近費邑,以后會給子孫造成威脅為借口,要出兵征伐顓臾。顓臾在商代即是方國,周成王時成為魯國的附國。顓臾地處魯國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費城之間,周王室曾授權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對這樣一個處在魯國疆域之內(nèi)的附庸國大動干戈,這使孔子十分反感。他說:“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币驗榧臼袭敃r只是一個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當時,孔子的學生冉有和子路是季孫氏的家臣,他們對孔子解釋說:顓臾城墻堅固,離季氏的采邑費地又很近,季氏如今不把它占領,將來會成為子孫后代的禍患?鬃诱f:“君子討厭那種避而不說自己貪心,卻一定另找借口的態(tài)度。我聽說過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境內(nèi)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如果不發(fā)生戰(zhàn)爭,也就不會發(fā)生什么災難。做到這樣,遠方的人就會前來歸服,如果嫌歸服的人不多,還可以履行仁義禮樂,發(fā)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扇缃衲銈儍扇溯o佐季氏,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nèi)使用武力。我想季氏的憂患,恐怕并不是來自顓臾,而是來自蕭墻之內(nèi)吧。”一語點破了季氏欲征伐顓臾的真正原因。
“禍起蕭墻”這個成語就是源自孔子的這句話,以后常用來比喻禍亂出自內(nèi)部。
成語寓意
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與天子爭權,而在諸侯國內(nèi)部,國君的權力也往往被卿大夫和家臣把持。季友原本與國君魯莊公是同胞兄弟,又為輔佐王室立下大功,他可能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后代會與國君爭權。季康子是魯國最有權勢的貴族,把持國政,專橫一時,與魯國國君之間產(chǎn)生了很大矛盾。他準備去攻打顓臾,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孔子得知這一消息后,認為季孫之憂不在外部,而在來自宮室之內(nèi)的禍患。因為魯哀公不會坐視季氏壯大勢力,專橫跋扈,一定會尋機懲治季氏。禍起蕭墻,同室操戈,人們要多注意內(nèi)部存在可能發(fā)生的危險。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禍起蕭墻”在句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運用示例
漢·焦延壽《豫之隨》:“憂在腹內(nèi),山崩為疾,禍起蕭墻,竟制其國!
晉·慕容垂《上苻堅表》:“臣才非古人。致禍起蕭墻,身嬰時難,歸命圣朝!
唐·王翰《古長城吟》:“一朝禍起蕭墻內(nèi),渭水咸陽不復都!
宋·范仲淹《奏上時務書》:“國侵則害加黎庶,德敗則禍起蕭墻!
拓展閱讀
蕭墻本身是指古代國君宮室大門內(nèi)(有人說是大門外)面對大門的門屏,又稱“塞門”、“屏”,和后代民居大門內(nèi)的照壁有點兒相似。蕭墻的作用,在于遮擋外人的視線,防止外人向大門內(nèi)窺視,臣子要到宮室里覲見君王,進宮室前首先要經(jīng)過蕭墻。
【后院起火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后院起火四字成語12-23
成語的解釋01-28
經(jīng)典成語及解釋10-12
猴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0
形容快的成語的成語及解釋02-25
關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11-19
描寫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1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0
常用成語及解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