紞鼓留公的幼兒典故故事
東晉時,有個官員名叫鄧攸,他為官清廉,愛護百姓,有著很好的聲譽。晉元帝很看重鄧攸的人品,委派他擔任太子中庶子的職務(wù),擔負教導(dǎo)太子的重任。
幾年后,太子業(yè)已長成,恰巧離京城不遠的吳郡(今蘇州)太守出缺,很多京官都覬覦著這一肥缺,希望自己能外放為吳郡太守。晉元帝知道吳郡雖然山明水秀,物產(chǎn)富饒,但因遭受災(zāi)荒,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因此必須派一名自己信得過的人去當吳郡太守。于是景元帝想到了鄧攸,立即委任鄧攸為吳郡太守。
鄧攸帶了家小即往吳郡上任,為了不增加當?shù)匕傩盏呢摀,他從京城載了一船米去。到任以后,眼見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他心中十分難過。他一面上書元帝,請求開倉放糧;一面深入民間,調(diào)查災(zāi)害原因,帶領(lǐng)百姓抗災(zāi)。
眼見老百姓餓著肚皮無法抗災(zāi),但朝廷同意放糧的批復(fù)未到。鄧攸果斷地打開糧倉,賑濟災(zāi)民。有些官員對鄧攸擅自開倉賑災(zāi)的做法不滿,向晉元帝上書告狀。但晉元帝認為鄧攸這樣做是情有可原,沒有追究。
第二年,吳郡在鄧攸的治理下,由于太湖水情得到控制,水災(zāi)不再發(fā)生,獲得了豐收。吳郡百姓的日子好過起來。老百姓們非常感激鄧攸,稱他是一個難得的好太守。
過了兩年,鄧攸因為生病,要離任而去。當時吳郡已十分富足,每個郡守離任,郡中都有幾百萬錢的送別費,但鄧攸離任時,連一文錢也不肯收。
吳郡的老百姓對鄧攸感恩戴德,不肯讓鄧攸走。他們聚集了數(shù)千人,拉住鄧攸的船,不讓開船。鄧攸假意上岸停留,但到了半夜里,悄悄地開船走了。
過了幾天,晉元帝又派了一個姓謝的人來做太守。這個太守與鄧攸作風完全不同,貪財而兇殘,爬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吳郡百姓都十分懷念老太守鄧攸,他們編了一首歌謠,唱道:
“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
不久,吳郡百姓派出代表來到京城,要求朝廷再讓鄧攸留任吳郡太守一年。但晉元帝沒有同意,拜鄧攸為侍中。又過了一年,升任為吏部尚書。
后來,“紞鼓留公”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地方官吏政治清明,受到百姓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