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出家為僧歷史典故
梁武帝蕭衍原是南朝齊雍州刺史,負責(zé)鎮(zhèn)守襄陽。他乘齊朝內(nèi)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齊兩個朝代皇族內(nèi)部互相殘殺,引起內(nèi)亂,從而導(dǎo)致亡國,所以對親屬十分寬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責(zé)罰。
梁武帝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做過很大的貢獻。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兩次,都要到寺院去燒香拜佛,聲稱這樣做是為了積功德,替老百姓消災(zāi)。
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薩戒。由于他的提倡,王侯子弟都以受戒為榮。南朝佛教在這時進入全盛期。在他的影響下,長子蕭統(tǒng)(昭明太子)、三子蕭綱(簡文帝)、七子蕭繹(元帝),以及許多官員,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梁武帝接到當(dāng)時南海(今廣東廣州)最高行政長官——刺史蕭昂的報告:從佛教發(fā)源地印度來了一位叫達摩的高僧。梁武帝不敢怠慢,馬上派人專程前往,迎接達摩到都城建康。
梁武帝一見到達摩,就迫不及待地問道:我一直致力于建寺、造塔、寫經(jīng)、度僧、造像等佛門的基本建設(shè),做了這么多好事,有多少功德?
達摩不緊不慢地回答:沒有功德。
梁武帝不解地問:為什么沒有功德?
達摩誠懇地說道:因為這些都是表面文章,不是實在的功德。
梁武帝聽了很失望,這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沉默了一會兒,他又換了個話題:什么是佛學(xué)的真諦?
達摩回答:沒有絕對的真理。佛在心里,心即是佛。
又是這種不著邊際的話、不冷不熱的態(tài)度!梁武帝有些不愉快,甚至沒有了提問的熱情。
達摩見話不投機,便起身告辭了。
送走達摩后,梁武帝吐了一口氣,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想,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不知道為什么,在達摩面前,總覺得有些壓抑。
梁武帝把自己與達摩談話的內(nèi)容,告訴了師父志公禪師。
志公急切地問道:現(xiàn)在達摩大師在哪里?
梁武帝輕描淡寫地說:他走了。
志公頓足道:怎么能讓他走呢!
為什么?
因為他的話說得妙極了,不是常人能說、敢說的。這位達摩大師能為我們解說佛教的真諦,皇上怎么能怠慢他呢!
聽志公禪師這么一說,梁武帝懊悔莫及,派人去追趕達摩。但已經(jīng)遲了一步,達摩已去了北魏,成為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
梁武帝到了老年,決定舍棄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顯示自己對佛法的虔誠。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誰說了算?大臣們急得團團轉(zhuǎn),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們就把他接了回來,要他繼續(xù)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宮后,想想不對:普通百姓出家后,要還俗還得拿一筆錢向寺院贖身;我是堂堂一國之君,還俗怎么能不出錢呢!
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這次大臣們又來請他回宮,他說什么也不答應(yīng)了。有個大臣忽然靈機一動,說道:皇上既然‘舍身’為僧,我們就要為他‘贖身’,才能請他回宮!
大臣們覺得這話有道理,就化了一萬萬錢,去同泰寺為梁武帝贖身。寺院住持收到這么一大筆贖金很高興,十分爽快地同意這位皇帝和尚還俗。
過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為了表示自己虔誠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還把宮內(nèi)的人以及全國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為他贖身的錢也要化得更多。大臣們花了一個月,湊足了二萬萬錢,又把他贖了回來。
過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們只得又用一萬萬錢為他贖身。
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當(dāng)和尚,大臣們共花了四萬萬贖身錢,把國庫都給折騰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當(dāng)和尚,不管國家大事,朝政混亂,最后連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梁武帝出家為僧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為什么梁武帝要出家11-29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典故12-03
梁武帝做和尚的典故11-03
難陀出家的佛典故事04-24
歷史典故精選:化干戈為玉帛07-22
秤錘法師出家奇緣佛典故事04-24
佛教釋迦牟尼出家日的典故04-29
安步當(dāng)車的歷史典故09-20
染指的歷史典故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