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古代寓言二則核心知識
一、基礎(chǔ)知識及運(yùn)用
1.注意下列紅色字體讀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遽 契其舟
2.作者介紹: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 我國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dāng)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xué)生。韓非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xué)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稱《韓非子》,現(xiàn)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對以血統(tǒng)為中心的等級制度。
3.戰(zhàn)國末期背景:
戰(zhàn)國是繼春秋之后的一個時代,約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這一階段人們思想極其活躍,人們常說的 “百家爭鳴”主要發(fā)生在這個時期。
二、課文學(xué)習(xí)
《鄭人買履》
1.解釋詞語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xiàn)在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dù,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jié)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jīng)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
2.翻譯課文
鄭國有個人想買一雙鞋,他不知道自己腳的尺寸,就拿了根草繩依自己腳的大小絞了一段,放在凳子上。他到了集市上,找到鞋鋪,這才想起忘了帶尺碼。店主是個有經(jīng)驗(yàn)的人,一見他要買鞋便當(dāng)即拿出一雙,要他試穿,可他卻說:“不行不行,我忘了帶尺碼,怎能買鞋?我得回去取!”回家一看,尺碼果然放在凳上,他拿起草繩,又返身往集市趕,到了集市,集市已散,那鋪?zhàn)右碴P(guān)了門,他十分氣惱,連連怪自己太糊涂,以致誤了買鞋。路人笑問:“你是給誰買鞋呀?” “我自己! “那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非要去取尺碼呢?”
那人搖頭說:“那怎么行呀,我的腳怎么會有尺碼那么準(zhǔn)確呢?”
3.《鄭》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笑話,連鞋子也沒買到。
4.你覺得《鄭》的買鞋人的可笑之處是什么?
他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他錯在做事很呆板,不尊重事實(shí),只會按照原來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懂得做事要有靈活性。
5.《鄭人買履》諷刺了什么樣的人?
諷刺那些墨守成規(guī),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shí)的人。
《刻舟求劍》
1.解釋詞語
遽:jù,立即,匆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詞,這兒。
從其所契者:他;雕刻記號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安灰唷?”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2.翻譯課文:
楚國有一個人坐船過江,船到了河中心,他的寶劍從船上掉入水中,那人立即拿出刀子在船沿上雕刻上記號,并且說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钡却堪逗,他順著刻有記號的船沿下水撈劍。船已經(jīng)向前行了,可是掉下水的`劍并沒有移動。等船靠岸后再下水撈劍,不是很糊涂的一種方法嗎?
3.《刻舟求劍》講了個什么樣的故事?
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jìn)江中,他一點(diǎn)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準(zhǔn)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著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
4.你覺得《刻》上掉寶劍的人愚蠢之處在哪里?
不懂得船既然離開了河中心,而刻記號的地方已經(jīng)不是掉劍的地方了。
5.《刻舟求劍》的寓意是什么?
諷刺了那些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