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代的禮俗有哪些

    時間:2023-04-06 22:03:01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古代的禮俗有哪些

      我們知道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古代人們有許多不相同的的禮節(jié),那你們知道我國古代都有哪些禮俗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的禮俗有哪些,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的禮俗有哪些

      1、祭祀與齋戒

      祭祀活動主要是祭祖先、祭神祗(qi)。

      古代,從天子到庶民都祭祖先。天子、諸侯祭祖先在宗廟。宗廟又叫太廟、祖廟。古人認(rèn)為君權(quán)神授,是依靠祖先得來的,所以古代天子、諸侯都建立宗廟以供祭祀并求取庇佑。國家有了大事,一定到宗廟祭告,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宗廟是國家的象征。其數(shù)量和建立有嚴(yán)格規(guī)定,天子七廟(供奉七代祖先),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很多重大的國事活動要在宗廟進(jìn)行。古代皇帝即位時,在宗廟內(nèi)拜祖先、會群臣、受印璽、稱之為“廟見”,廟見表明正式掌握了國家政權(quán)。如果宗廟被毀,則表明國家滅亡。如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弊趶R里的祖先牌位上不直書其名,而另起一個稱號以示尊敬,通常使用“祖”、“宗”二字,如漢高祖、唐太宗、清太宗等,祭品名目繁多,可以是肉食,可以是金玉珠帛,《曹劌論戰(zhàn)》說:“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其中的犧牲玉帛就是祭品。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叫“犧牲”,后來引申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祭品牛、羊、豬三牲齊備叫“太牢”或“大牢”,只有羊和豬叫“少牢”,庶民祭祀祖先主要在家廟,清明節(jié)掃墓,中元節(jié)上墳時也要祭祀。

      祭祀天地的儀式叫“封禪(shan)”,祭天叫封,祭地叫禪,儀式一般由帝王親自在東岳泰山舉行。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都舉行過這種大典,后世又在京城設(shè)天壇、地壇祭祀天地以代替封禪活動。

      祭社稷也是很重要的祭禮,在諸侯中,最重要的是天神和地神。天神稱上帝、天帝、皇帝、地神稱社神、后土、土地神,成語“黃天后土”即指天地之神。管五谷的神叫“稷”。祭社稷就是祭地神和谷神,“社稷”是國家的代稱!睹熳运]》中楚王說:“誠若先生之言,謹(jǐn)奉社稷以從!逼渲小吧琊ⅰ敝赋䥽C献诱f:“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逼渲小吧琊ⅰ币仓复鷩摇L熳蛹郎琊(京都是社稷壇)目的是為天下“求!薄N覈糯鷮S屑郎琊⒌墓(jié)日叫“社日”。神日分春社和秋社。社日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

      我國上古時代是多神崇拜。神有日神、云神、水神、河神、山神等。山神廟、河神廟等都是專供祭祀用的。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jié),祭的是灶神(俗稱灶王爺)!白骛T”是古代舉行筵飲送別、祭祀路神的儀式。“餞”是親朋好友在郊外叉道口設(shè)亭帳,用酒食饗飲行人,祝行人路途平安。柳永《雨霖鈴》中的“都門帳飲無緒”,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最有名的餞行詩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 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祭祀路神叫“祖”,又稱“祖道”、“祖行”,是親朋好友為行人祭祀路神,禱告路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也可行人自行禱祝。一般是在郊外道上設(shè)帳,備酒食,祭者行禮后奉酒禱祝,然后灑酒于地!肚G軻剌秦王》中的“既祖”,即已以經(jīng)過了祭路神之禮。 “餞行”與“祖祭”都是在道上舉行的儀式,后來便合而為一了。

      祭祀時灑酒于地叫“酹”,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尊還酹江月!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表示誠心致敬,稱為“齋戒”,又簡稱“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相如度秦王雖齋”。“葷”在現(xiàn)代意義主要指魚肉類食品,通常與“腥”字連在一起用。古代則不然,齋戒中的不吃葷,并非吃素食、忌肉食。相反,還要變著花樣吃肉。因為這里的“葷”,指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不吃它們,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會客時口里發(fā)出難聞的氣味,造成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2、婚姻

      結(jié)婚,今義是男女正式結(jié)合為夫妻。古文中,則常常是結(jié)成親家的意思,如《漢書。霍光傳》:“大將軍霍光與左將軍桀結(jié)婚相親!蹦信Y(jié)為夫妻又叫結(jié)發(fā),如《孔雀東南飛》:“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女子出嫁叫“于歸”,又叫歸。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看望父母叫“歸寧”!俄椉管幹尽分小拔崞迊須w”的歸就是出嫁,“吾妻歸寧”的歸寧即回娘家看望父母。女子改嫁叫“再嫁”。

      古代結(jié)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shuò)之言!薄懊藉本褪腔橐鼋榻B人,又稱“月老”、“冰人”、“代軻人”等。還講究六合相應(yīng),選好日子。六合相應(yīng)是年月日干支都相合,既年月日的天干相連,地支相連,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如《孔雀東南飛》:“視歷復(fù)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yīng)!

      古代婚姻有“六禮”之說。六禮包括納采(商議婚配)、問名(詢問女方姓名)、納吉(訂婚)、納征(送聘禮)、請期(通告結(jié)婚佳期)、親迎(迎娶)。六禮包括了議婚到完婚的整個過程。

      婚禮過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儀式:拜堂、合巹(jǐn)。拜堂有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是夫妻對拜。一拜過堂,就算正式結(jié)婚了,合巹是指新夫婦在洞房內(nèi)共飲合歡酒。巹是一種苦葫蘆被破為兩半而成的瓢,盛酒于內(nèi),新郎新娘各飲一巹,表示要同甘共苦、和睦相愛。

      在古文中常見的“結(jié)成秦晉之好”就是結(jié)成婚姻。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如《西廂記》:“倒陪嫁門,情愿于英雄結(jié)婚姻,成秦晉!惫艜铣R姷摹扒偕谩笔钦f夫妻相親相愛、感情和諧。

      古代有七出的規(guī)定,即男家可依據(jù)這七條把妻子趕出家門,即休掉。七出的條件是;不順父母、無子、淫亂(放縱)、嫉妒、惡疾、多言、盜竊!犊兹笘|南飛》中焦母趕劉蘭芝的借口就是第一條。女子出嫁后娘家不往回接是不能回娘家的,一旦不經(jīng)迎接而自己回去就說明出了事,所以劉蘭芝的母親說:“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妾與妻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一“私”一“畏”說明地位的不同。妻生子為嫡出,妾生子為庶出,嫡出庶出在家庭地位、財產(chǎn)、權(quán)利的繼承方面是不平衡的。

      3、喪葬

      葬禮分為五個階段:復(fù)、殮、殯、葬、服。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頂,面向北方呼喚死者,為死者招魂,這叫“復(fù)”。為死者穿裹衣衾并把尸體放入棺材叫“殮”,盛著尸體的棺材叫“柩”,棺材的套棺叫“槨(guǒ)”,停棺待葬叫“殯”,即棺材槨埋入地下叫“葬”。如《祭妹文》:“今予殮汝葬汝。”墓穴稱為“窀 (zhūn)穸(xī)”,埋土隆起稱“墳”。埋葬時用殉葬品,上古有人殉,即用活人為陪葬品,后來用“俑”——象人形的偶像。隨葬物品稱為明器(冥器)。為死人守孝服喪叫“服”,服喪期間在墓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墳?zāi)菇小皬]墓”或“廬!薄H纭队伟U山記》所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古代喪禮中親屬們根據(jù)與死者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要穿一定的喪服,有斬衰(服期三年)、齊衰(服期一年)、大功(服期九個月)、小功(服期五個月)、緦麻(服期三個月;緦)五等。衰(cui)就是喪服!峨戎畱(zhàn)》說:“子墨衰絰”,絰是喪服上的帶子。

      古代出殯時還有唱挽歌的習(xí)俗。《記念劉和珍君》中曾引用了陶淵明作的一首挽歌。

      4、賓禮

      賓禮指諸侯朝見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互相交往時的禮節(jié)。“朝”是諸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拜見天子。“聘”是國與國之間遣使訪問。使臣奉命出使,持有特殊信物一節(jié),所以使臣又叫使節(jié)。后人用“節(jié)”來比喻人的情操、品德,如“氣節(jié)”、“節(jié)操”等詞;改變了節(jié)操叫“失節(jié)”!懊恕笔菙(shù)國為了某種共同利益或目的,為求共同行動而于神前立誓締約。成為盟主,就可以號令諸侯,因此,會盟成為爭奪霸主地位的途徑。訂盟締約時要舉行“歃(sha)血”儀式,歃血就是在嘴唇上涂牲畜的血,表示誠意。如《毛遂自薦》中,毛遂命令“取雞、狗、馬之血來”,然后對楚王說 “王當(dāng)歃血而定從。”

      古文中常提到的“九賓之禮”是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由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延引上殿。

      5、幾個典型詞語

      ①六親(六姻):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姻(夫妻)、姻婭(親家和連襟)。

      ②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畚宄#悍饨ǘY教所規(guī)定 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

     、苋龔乃牡拢汗糯蹕D女的精神伽鎖。“三從”指幼時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 容、婦功。

      6、跪拜禮及其它

      古人很講究禮貌,要求冠正衣潔,舉止溫文爾雅。禮貌就是彬彬有禮的樣子。不戴冠或戴冠不正屬于不講禮貌。當(dāng)眾免冠則是用來表示請罪、謝罪的動作。

      交往拜謁時要行禮。“拜”的意思是對人行禮。由于身份、親系、場合不同,行禮的動作、輕重都不一樣,但統(tǒng)稱為“拜”。所謂“再拜”,就是拜了兩次。跪下,兩手相拱至地、頭伏在手上叫“拜手”;跪拜并伏在地上叫“拜伏”;恭敬地跪下行禮叫“拜倒”。跪下并以兩手扶地叩頭叫“跪拜”;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禮,跪下,拱手至地,頭碰地,多時停留后再起身;“頓首”是跪下叩頭,但時間短暫,頭觸地即可;作揖是最輕的禮,也就是拱手禮,行禮時,立正,身略俯折,雙手合抱高舉,自上而下,引至胸前為止。

      拜見時往往有見面禮物,如劉邦赴鴻門宴時持白壁一雙獻(xiàn)于項王,玉斗一雙獻(xiàn)于范增。見面時的禮物叫“贄”。如《送東陽馬生序》中說馬生“撰長書以為贄”。官員互相拜訪時要“投刺”,“刺”就是名片。

      就座時,尊者先坐,居于上位, 者后坐,居于下位。古代的“坐”是與“行”相對的最基本的表示止息的方式: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后跟上。古代起初尚無椅凳,坐于席(草墊、竹墊),因而稱 “席地而坐”,這個成語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是泛指坐在地上。宴飲之時,要求盡量靠前坐;以免食物玷污座席。非宴飲之時,要求盡量靠后坐,以便與別人拉開距離,表示謙恭。坐的時候要保持謙恭之態(tài),往往挺直腰身,端坐,謂之“正襟危坐”。如果把坐姿改為兩膝著地,腰股伸直,則為“跪”,這種坐姿往往表示謝罪或?qū)﹂L者的尊敬!伴L跪”與“跪”意思接近,區(qū)別在于長跪比跪時直腰挺身的動作更為明顯。長跪又叫“跽”,一般表示因受驚嚇而聳身,如《鴻門宴》:“項王按劍而跽!薄盎帷庇址Q“箕坐”,是指臀部著地,兩腿前伸叉開成畚箕狀。這是一種輕慢無禮、帶有侮辱性的動作。如《荊軻剌秦王》:“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古人的坐具有筵、席、床、榻等。筵一般用蒲葦?shù)却至暇幊,較為長大。席一般用竹篾等細(xì)料編成,四邊用帛圍綴,做工較為精致。筵和席常合在一起用,筵先鋪放于地,席則放在筵上面。最初,設(shè)筵席只是為了坐,只是古人一種就餐方式,到了隋唐,椅凳出現(xiàn)了,人們進(jìn)食時不再席地而坐,而是坐在椅凳上伏桌而食。于是 “筵席”意義改變,不再指坐墊,而是指宴飲的酒席了,床和榻都是高出地面的坐具,有足、可坐可臥。

      7、位次

      中國古代的官位以右為尊,(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因功升遷,“位在廉頗之右”,因而引起了廉頗的不滿。朝堂上的位置以東為尊,以西為卑。封建社會重文輕武,文臣列于東,武臣列排在西。

      古代的屋舍方位以北為尊,北房為正房,東次之,西再次之。如皇帝住北房(正宮),皇后和太子住東宮,妃子住西宮。

      堂上座位以南向上座為尊,西向(面向西)次之,東向再次,北向最次。室內(nèi)座位以東向為尊,南向為次之,北向更次,西向最次。如《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劉邦北向坐,張良西向待。項羽、劉邦當(dāng)是都是楚將,各領(lǐng)一軍,互不統(tǒng)屬,項羽留劉邦飲酒,則劉邦是客,理當(dāng)居于尊位。而項羽卻自恃強大,傲然上坐,表現(xiàn)了他的驕傲與淺薄。劉邦屈居于項伯、范增之下,依然不動聲色,充分表現(xiàn)了他善于審時度事、忍小全大的不凡氣度。

      古代的車位一般以左為尊,御者在中,陪乘在右。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北囀怯呔又,左邊甲士持弓,右邊戈士持戈矛。帥車以中為尊,主帥居中,御者在左,武士(護(hù)兵)在右。

      8、避諱

      封建時代,君主和尊長的名是不能直接說出或?qū)懗鰜淼模虼诵枰\用一定的方法回避。常見方法是換字。如:-陰-歷一月叫正月,因避秦始皇贏政的諱,稱之為端月。漢代人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把地名“恒山”改為“常山”,把“妲娥”改為“嫦娥”;又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把被人們尊為“荀卿”的戰(zhàn)國思想家荀況稱為 “孫卿”。晉人為避司馬昭的諱把王昭君稱為“明君”、“明妃”。隋朝為避隋文帝的父親楊忠的諱,把官職名“中書”改稱“內(nèi)史”,唐朝人為避太宗李世民的諱,把“民”字改為“人”,如《捕蛇者說》:“以夫俟觀人風(fēng)者得焉!庇譃楸芴聘咦诶钪蔚闹M,將“治”改為“理”,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的諱,將“玄”改寫為“元”,如把玄孫寫作元孫。

      不僅要避帝王的諱,還要避官吏的諱。宋朝田登做州官,不許人們叫他的名字。因為“燈”與“登”同音,全州人都須把燈叫作“火”。到了元宵節(jié)放燈時,布告上寫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庇谑橇粝铝恕爸辉S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

      還要避尊者諱。在宗族和家族中,祖先和尊長是受尊敬的,他們的名字,家長不得再用,這叫家諱。唐朝詩人李賀的父親名“晉肅”,因“晉”與“進(jìn)”同音,連李賀參加進(jìn)士考試都要受到非難,以致李賀終生未能參加進(jìn)士考試。蘇詢父名“序”,所以蘇詢將文體“序”改名“引”!都t樓夢》中,林黛玉每讀至“敏”字都改讀為“密”,就是因為她母親名“敏”。

      古人對“死”也有許多諱稱。

      諱稱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的有薨、崩、百歲、千秋、賓天、大行、晏駕、山陵崩等。

      諱稱佛道徒之死的有涅盤、圓寂、坐化、羽升、仙游、仙逝等。仙逝現(xiàn)在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諱稱父母之死的有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

      非有專指的死有亡化、亡故、長眠、長逝、不諱、不幸、棄世、過世、委世、謝世、物故、壽終、殂謝、殂落、殞命、捐生、捐館舍、捐背、就木、溘逝、溘謝、永蟄及黃泉、沒世、老、故、逝、終......

      我國古代的過年前禮俗

      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中國風(fēng)俗習(xí)慣。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jié)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xí)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xí)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fù)責(zé)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hù)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shè)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瘛]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rèn)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nèi)。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jù)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節(jié)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山區(qū)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xí)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jié)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后,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后者花梢。特別要制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耙患艺艋x,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寫春聯(lián)

      臘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lián)。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jié)的對聯(lián)數(shù)量最多,內(nèi)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lián)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神聯(lián)有天地神聯(lián)“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lián)“土中生白玉,地內(nèi)出黃金”;財神聯(lián)“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lián)“井能通四海,家可達(dá)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lián),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谷豐登 ,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lián),如每個室內(nèi)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nèi)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lián),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qū)懢,?nèi)容豐富,妙語聯(lián)珠。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guān)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yán)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fēng)味。真關(guān)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zhì)料很重很細(xì)?谖段⑺,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掃塵

      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zhǔn)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搞衛(wèi)生,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xí)慣。室外屋內(nèi),房前屋后,徹底進(jìn)行打掃,干干凈凈迎新春!芭D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fēng)俗由來已久,據(jù)《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fēng)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xí)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古代的禮俗常識

      1、春節(jié):此節(jié)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春節(jié)習(xí)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nóng)事有關(guān)。

      2、元宵節(jié):又稱正月半、上元節(jié)、燈節(jié)。元宵習(xí)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xí)俗。

      3、寒食:嚴(yán)禁煙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習(xí)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fēng)箏、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一般認(rèn)為,該節(jié)與紀(jì)念屈原有關(guān)。端午習(xí)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qū)“五毒”等。

      6、乞巧:又稱少女節(jié)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擺設(shè)香案,穿針引線,向天上的織女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

      7、中秋:又稱團(tuán)圓節(jié)。有賞月與祭月之俗。

      8、重陽:有登高望遠(yuǎn)、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xí)俗。

      9、除夕: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團(tuán)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謂之“守歲”。零點時,在庭前攏火燃燒,并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fā)達(dá),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稱屬相。古代術(shù)數(shù)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

      12、生辰八字: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jù)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

      14、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這是九拜中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15、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jié)。因為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后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

      16、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17、諱稱: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

     。3)佛道徒之死稱:涅槃、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古代的禮俗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古代兒童的稱呼有哪些09-28

    我國古代的詩人有哪些05-28

    古代詩人的稱號有哪些07-19

    借景抒情的古代詩歌有哪些09-06

    古代有哪些邊塞詩人12-07

    描寫古代房屋的句子有哪些07-18

    古代借景抒情的詩歌有哪些09-06

    古代都有哪些地方有藏寶山09-14

    中國古代居士有哪些人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