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先秦文學部分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4-02 23:35:11 帥帥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先秦文學部分知識點總結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先秦文學部分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先秦文學部分知識點總結

      (一)先秦代學

      上古神話。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女媧(wā)補天、后羿(yì)射日、精衛(wèi)填海、(盤古)開天辟地、黃帝戰(zhàn)蚩(chī)尤等。(劉安:《淮南子》)

      先秦散代

      A、儒家經典。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六經又稱六藝,在五經后增加(《樂》)。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B.歷史散代。

      《左傳》、《戰(zhàn)國策》、《國語》。

      兩漢代學兩漢散代

     、儋Z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著《新書》十卷。《過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代學家。著《史記》,首創(chuàng)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

      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③班固的《漢書》,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都名傳史冊。

      樂府民歌和賦

      樂,民樂;府,官府.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發(fā)展的高峰。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賦是我國古代韻代和散代的綜合體。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賈誼的《吊屈原賦》都很有名。

      (三).魏晉南北朝代學

      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代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诮ò财咦 ?兹、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

      ③竹林七賢。阮籍、稽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

     、芴諟Y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

     、荽送, 諸葛亮《出師表》、范曄(yè)《后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劉勰《代心雕龍》、酈道元《水經注》都名垂史冊。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僦竟中≌f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陡蓪⒛啊。

      ②軼事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吨芴帯。

      春秋三秋!蹲髠鳌、《谷梁傳》、《公羊傳》。

      C.諸子百家散代。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著有《道德經》。

     、诳鬃用,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言行的書。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赌印53篇。

      ④孟子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繼承者!睹献印肥敲献訉W生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兜玫蓝嘀,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莊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莊子,名周,戰(zhàn)國道家。著《莊子》。《庖丁解!

     、捃髯樱瑧(zhàn)國儒家,著《荀子》32篇.《勸學》

     、唔n非子,法家。著《韓非子》!侗怡o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

     、唷秴问洗呵铩酚址Q《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chuàng)作!恫旖瘛贰

     、崂钏沟拇碜魇巧⒋吨G逐客書》。

      先秦詩歌

      A.《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類.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詩經的表現(xiàn)手法是比、興、賦。比即比喻。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直陳其事。

      B.《楚辭》。西漢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曾在楚國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代表作是《離騷》、《九歌》、《九章》。

      擴展資料:

      知識點一 上古歌謠、神話

      概述:

      上古時期的民歌、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

      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

      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fā)感情、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生的,是出現(xiàn)最早的文學樣式。

      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戀歌謠、戰(zhàn)爭歌謠等。

      它們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xiàn)生活的直接性,詞句簡樸,節(jié)奏流暢,以賦為其主要表現(xiàn)手法。

      談談我國上古歌謠的分類及內容。

      我國現(xiàn)存上古歌謠,從題材內容看,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一為勞動歌謠,是最早出現(xiàn)的上古詩歌,它們對勞動行為的再演和生產經驗的總結,是先民有意識創(chuàng)作出來的,帶有明顯的功利目的,以《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最典型。

      二為祭祀歌謠,表現(xiàn)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蛑笓]自然服從自己的愿望,帶有較濃的原始宗教意識,《卜辭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蠟辭》是其代表。

      三為圖騰歌謠,是先民在圖騰崇拜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詩歌,《燕燕往飛》尚可窺見其端倪。

      四為婚戀歌謠,一般都表現(xiàn)出粗獷、野蠻的特點,如《周易·屯·六二》。

      五是戰(zhàn)爭歌謠,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繪聲繪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聽到了古老的殺伐聲,看到了上古戰(zhàn)爭的禮儀、部族成員奮勇作戰(zhàn)的身影及失敗的悲哀和勝利的歡欣。

      簡述我國上古歌謠的藝術特征。(四點)

      我國上古歌謠在藝術特征有四:

      一是它的集體性、綜合性的藝術形式。

      二是它再現(xiàn)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簡單、語言簡樸、節(jié)奏流暢。

      四是以賦為主的表現(xiàn)手法。

      二、神話傳說

      神話產生的原因。(3點)

      神話的產生,首先,與遠古時代生產力和認識水平低下有關。先民們對各種自然現(xiàn)象、世界和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及變化,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

      其次,與上古先民解釋自然、抗爭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強烈渴望有關。這種渴望,促使先民們對自然和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及問題進行思考,并力圖對它們作出自己的解釋與描述。

      再次,與先民們的原始宇宙觀和原始思維有關。原始先民相信萬物有靈,其思維也以此為核心內容,以人與自然互滲為原則,以直觀感性、充滿情感和富于想象力為特點。因而在神話中,一切自然現(xiàn)象和某些社會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賦予以人的特點和超自然的能力。

      我國神話保存的情況。

      我國神話沒有得到完整系統(tǒng)的記錄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

      現(xiàn)一般所說的神話主要指唐宋以前漢族經籍所記載的古代神話。

      這些典籍主要有《詩經》、《莊子》、《韓非子》、《山海經》、《楚辭》、《呂氏春秋》、《淮南子》、《風俗通義》(又作《風俗通》應劭輯錄)、《三五歷記》(三國 徐整)、《列子》等。

      其中,以《山海經》、《楚辭》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話較多,尤以《山海經》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話的原貌。

      我國神話之所以流傳下來很少、很零碎,原因大體有三:

      一是我國古文字繁難,記錄不便;

      二是由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崇尚實用,罷黜玄想,不語怪力亂神和遠古的荒唐之說;

      三是由于神話演變過程中的歷史化、文學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我國神話的主要內容。

      現(xiàn)存我國神話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探索天地創(chuàng)始、萬物生成和人類起源奧秘的開辟神話,最有代表性的是盤古、女媧神話。

      二是以風、雷、鳥、獸、草、木等為描述對象的自然神話,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態(tài),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衛(wèi)填海和夸父逐日。

      三是英雄神話,表現(xiàn)了先民主體意識的初步覺醒,它們朦朧意識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較有名的如《鯀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頌了治水英雄鯀禹父子,后者歌頌的是征服旱災的英雄后羿。

      四是關于異域奇國、怪人神物的傳奇神話,反映了初民企圖突破自然條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環(huán)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現(xiàn)實性、超自然性,如驩頭、吐絲女、羽民國、長臂國、厭火國等。

      我國神話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內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從中隨處可見當時先民為生存而從事勞動創(chuàng)造的情況、先民同大自然斗爭的具體情形,也可以看到當時社會斗爭的真實面貌。

      第二,將人神化,重視人的力量和人的社會性,表現(xiàn)了他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對理想的熱烈的憧憬,表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立足現(xiàn)實人生、自強不息、堅韌頑強的斗爭精神和奮發(fā)昂揚的樂觀品格。

      在藝術方面:

      首先,我國上古神話首先表現(xiàn)出了為人生、以人的生存為中心的原始藝術精神,展示了我們民族未來的藝術思維特征。

      其次,我國上古神話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繪和表現(xiàn),并不直接、具體,而是通過想象和幻想加工過的擬人化現(xiàn)實。在反映中華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堅強、積極進取、樂觀豪邁的民族性格基礎上,形成了神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其三,我國上古神話成功運用了后世所說的幻想、想象和夸張、擬人等浪漫主義手法。

      其四,我國上古神話體現(xiàn)了悲劇美與崇高美的統(tǒng)一。

      我國古神話的基本特征

      一. 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 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xiàn)象的解釋和說明,只是它經過了“幻想”的加工,成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現(xiàn)實生活;

      三. 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或社會)并征服自然(或社會)的愿望;

      四. 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作出合理科學的解釋時代的產物。

      我國古代神話對后世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一.神話的藝術規(guī)則為后世文學的發(fā)展提示了方向。神話所開創(chuàng)的為人生的主題,事實上成為了我國文學發(fā)展的主流。神話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極大地影響著后世文學的發(fā)展。

      二.豐富多彩的神話作品,成為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詞、莊子散文、李白詩歌等;明清小說如《西游記》《封神演義》等。

      知識點二 《詩經》

      《詩經》分風、雅、頌 三類的依據(jù)及其各自的含義是什么?

      一.是依據(jù)音樂的不同來分類。

      二.“風”是指各地不同的音樂。“雅”是雅正之聲,指周王朝京畿地區(qū)的音樂。雅又分為小雅、大雅,也是緣于音樂的不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結合作品論析《詩經》的思想內容。

      第一、周民族的史詩。在《詩經·大雅》里,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詩:《生民》、《公劉》等!豆珓ⅰ访枋隽撕箴⒅鴮O公劉自邰遷豳的史跡,歌頌了他率領周人營建都邑、拓墾疆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第二、頌歌與怨刺詩。在《詩經》中,歌功頌德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這些頌贊詩歌從表達手法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歌頌周天子、王室祖先、王室將領的敘事性頌贊詩;一類是頌德祝福諛美貴族或贊美人物技藝、品性、儀貌的非敘事性頌贊詩。///怨刺詩,即所謂“變風”、“變雅”。它產生于西周末東周初。“大雅”中的是王室重臣或上層貴族直刺時政的諷諫之作,重在“刺”,如《大雅·蕩》、《大雅·板》!靶⊙拧敝械拇蠖嗍峭跏腋骷夈ㄓ舨坏弥镜闹邢录壒倭趴畤@命運多舛的悲傷之作,重在“怨”,如《小雅·巷伯》。《國風》中的怨刺詩則多出自民間,因而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層民眾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第三、婚戀詩。這類題材的詩歌絕大部分集中在“國風”中,幾乎囊括了人類愛情生活的各個側面和所有階段;閼僭娭袑懙淖疃嗟氖乔楦枞纭吨苣稀りP睢》.另一類詩歌是描寫家庭婚姻悲劇的“棄婦詩”。《邶風·谷風》和《衛(wèi)風·氓》堪為此類題材詩的代表。

      第四、農事詩。《雅》、《頌》里的農事詩,大多贊頌農業(yè)所取得的成就,夸耀農田廣大、收獲豐盛,表達祈求豐年的愿望。其內容較為單調,文學價值不高。農事詩中的杰出作品,當推歷代傳誦的《豳風·七月》。在是一首飽含奴隸血淚的詩歌,也是現(xiàn)存我國農業(yè)生產情況最古老詳細的文字記錄。

      第五、征役詩(戰(zhàn)爭徭役)。散見于“風”、“雅”之中。如《唐風·鴇羽》,《魏風·陟岵》。此外,也有些征役詩表現(xiàn)出愛國感情和英雄氣概,《秦風·無衣》。

      簡析《詩經》的藝術特點

      其一、直抒胸臆的特色(現(xiàn)實主義精神)

      《詩經》中無論是積極干預時政的怨刺詩,抒寫民間疾苦的戰(zhàn)爭徭役詩,還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婚戀詩、農事詩,無不直面人生,表達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

      其二、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賦、比、興”,是后人研究《詩經》時總結出來的三種詩歌藝術表現(xiàn)方法,與“風、雅、頌”合稱“六義”。《詩經》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詩歌的表現(xiàn)藝術,對形成中國詩歌興寄遙遠、含蓄蘊藉的特有風貌起著重大作用。

      其三、《詩經》結構和語言上的特點

     。1)章法:重章疊唱的復沓形式。

     。2)句法:以四言為主、攙以雜言。

     。3)字法:疊字、聯(lián)綿詞和語氣詞的大量運用。

     。4)音樂性: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对娊洝肥菢犯杩偧,每首作品都富有民歌特色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5)詞匯豐富。《詩經》中特別是《國風》中運用的詞匯,多出于群眾口語。其中極為豐富的名詞。

      從風雅、比興的角度,試述《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詩經》主要依據(jù)音樂特點作為標準來分類,即風、雅、頌三類!帮L”也稱“國風”,“國”猶“方”,指地域;“風”是地方民間音樂曲調的意思!皣L”包括周南、召南、邶風等15個地區(qū)的樂歌,共160篇。“雅”,正也,即標準音,是周王京畿附近的樂曲名稱,包括“小雅”和“大雅”兩部分。“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比、興手法在《詩經》中運用較為普遍,也更具特色。比是用與之相類的事物來打比方,《詩經》用比,因其種類不同而作用各不相同,“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它們都增強了事物的可感性、形象性。加深了詩歌的感染力,深化了詩的主題!芭d”就是托物起興,《詩經》運用興的手法是靈活多樣的,有的興句與詩歌正文沒有直接聯(lián)系,只起調節(jié)詩歌韻律的作用。如《鄭風·山有扶蘇》。

      《詩經》的影響與地位

      其一、反映現(xiàn)實生活,干預現(xiàn)實政治的創(chuàng)作精神,給后代詩人以極大的啟迪。

      其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成為后世詩文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并影響后代一些文體的形成。復疊的章句,多彩的修辭,雙聲疊韻的巧妙應用、隔句押韻的節(jié)奏掌握,都給后代詩歌以藝術上的營養(yǎng)。

      其三、推動后代詩人向民歌學習,從民間文學汲取營養(yǎng)。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作為我國詩歌傳統(tǒng)的起點和源頭,《詩經》以其偉大的文學成就彪炳史冊。

      知識點三 《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記載歷史事件的敘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辭和殷商銅器銘文是我國最早的記事文字;《尚書》《春秋》提供了記言記事文不同體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歷史散文的出現(xiàn),標志著敘事文的成熟。

      第一節(jié) 從甲骨卜辭到《春秋》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

      (一)甲骨卜辭。殷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還包括日后吉兇應驗情況,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辭。卜辭所記內容包括祭祀、農業(yè)生產、田獵、風雨、戰(zhàn)爭、疾病等許多方面,反映了殷商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記事較簡單,不成系統(tǒng),保持了商代記事文字原貌。

      (二)銅器銘文。商周銅器銘文反映我國早期記事記言文字由簡至繁的發(fā)展。模式:開頭交代事件發(fā)生時間,然后敘事,內容大多是殷王賞賜,最后還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出現(xiàn)記言文字,如《曶hu1鼎》;《毛公鼎》側重記言,文字最長。

      二、記言敘事文之祖:《尚書》《春秋》。

      (一)《尚書》是商周記言史料匯編,包括《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

      1、《虞書·堯典》等記載堯、舜、禹等人傳說,是后人的追述;

      2、《商書·盤庚》是殷代作品,也是我國記言文之祖;

      3、《周書》主要是誥與誓兩種文體,記周公言論最多!堵逭a》、《無逸》、《立政》是告誡成王之言,《大誥》是對諸侯的訓令,《多土》、《多方》是對殷民的訓誡,《康誥》教訓康叔如何治理殷民,《君奭》是周公與召公的談話。周公的這些談話和訓令,反映周公的心態(tài),周人的政治思想和周初社會關系!吨軙返摹督鹂gteng2》和《顧命》以記事為主。

      4、文字古奧典雅,語言技巧超過卜辭、銘文,而且這些文誥都是單獨成篇,有完整的結構。

     。ǘ洞呵铩酚浭孪到y(tǒng),有自覺記事意識和寫作義例。

      1、《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諸侯國歷史通稱,后特指經孔子修訂的魯國的編年史。

      2、記載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歷史,并作大綱式敘述。

      3、按時間順序編排歷史事件,記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保ǘ蓬A《春秋左傳集解·序》)具備明確的時間觀念和自覺的記事意識。

      4、但其記事很簡略,因此非真正意義上敘事散文。

      5、“禮義之大宗”(《史記·太史公自序》)。

     。1)維護周禮,反對僭越違禮行為,貶斥邪說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傾向。

     。2)春秋筆法

     、僭谑肥碌暮喡杂浭雠疟戎斜憩F(xiàn)思想傾向;

     、谝砸蛔衷H,在謹嚴的措詞中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愛憎,如殺有罪為“誅”,殺無罪為“殺”,下殺上曰“弒”等,在史著中灌注感情色彩。

      第二節(jié)《左傳》的敘事和記言

      一、概述。

     。ㄒ唬┦恰洞呵镒笫蟼鳌返暮喎Q,又名《左氏春秋》。

     。ǘ┫鄠鳛閭魇觥洞呵铩范,作者是左丘明。

     。ㄈ┯浭伦贼旊[公元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722-前468),還有個別戰(zhàn)國初年史料,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早期。

     。ㄋ模┎恢粚v史事件作客觀羅列,還表達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場上總結經驗教訓,作出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道德倫理評價,提供歷史借鑒。

     。ㄎ澹┧枷雰A向:

      1、維護周禮,尊禮尚德,以禮之規(guī)范評判人物。

      2、以敏銳的歷史眼光,記述周王室衰落和諸侯爭霸,表現(xiàn)新舊政治勢力的消長,揭示社會變革趨勢。

      3、揭露了暴虐昏庸、貪婪荒淫之輩,肯定贊揚了忠良正直之士。

      4、尤其是重民、以民為本的思想,更反映了《左傳》進步的歷史觀。

      5、在人神關系上,人的地位提高;在君民關系中,民的地位提高。

      二、敘事特色:

     。ㄒ唬┮浴洞呵铩返挠浭聻榫V,增加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傳說,敘述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把《春秋》簡短記事,發(fā)展成完整的敘事散文。

      (二)發(fā)展了《春秋》筆法,不再以事件簡略排比或個別字褒貶來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傾向,主要通過:

      1、對事件過程的生動敘述、人物言行舉止的展開描寫,來體現(xiàn)其道德評價。

      2、創(chuàng)立新形式,即在敘事中或敘事結束后直接引入議論,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來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倫理評價。這種形式,更鮮明地表現(xiàn)出作者立場和感情,增強了敘事的感情色彩!蹲髠鳌反_為先秦散文“敘事之最”,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

      3、情節(jié)結構:主要是按時間順序交代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全過程。

     。1)倒敘與預敘:倒敘就是在敘事過程中回顧事件的起因,或交代與事件有關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寫宣公之死,后寫其生。

     。2)插敘和補敘:常用“初”字領起。預敘即預先敘出將要發(fā)生的事,或預見事件結果,如秦晉崤之戰(zhàn);

      4、第三人稱作為敘事角度,視角廣闊靈活;個別段落中,作者也從事件中人物的角度來敘述正在發(fā)生的事件及場景。如寫鄢陵之戰(zhàn)“楚子登巢車以望晉師”。

      (三)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最突出成就在寫戰(zhàn)爭,不重對交戰(zhàn)過程記敘,而揭示戰(zhàn)爭起因、醖釀過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寫城濮之戰(zhàn)。

     。ㄋ模⿲κ录蚬P系的敘述常有道德化、神秘化特點。

      1、道德化。如在總結城濮之戰(zhàn)經驗時云:“謂晉于是役也,能以德攻!保ㄙ夜四辏。整個《左傳》敘事中,禮、義、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當作影響事件成敗的重要原因加以敘述。

      2、神秘化。以常出現(xiàn)的預兆為例,大都有道德化傾向:符合禮義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禮義之事,則常有兇兆。如“僖公十四年”晉卜偃“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的預言。這反映了春秋時代人們的世界觀和認識水平,具鮮明時代特色。

     。ㄎ澹⿷騽⌒。

      1、戲劇性情節(jié);

      2、有的敘事記言,不是對歷史的真實記錄,而出于臆測或虛構。如“僖公二十四年”記載的介子推母子間的對話。成為后代小說家為人物虛擬對話的萌芽;

      3、大量占卜釋夢和神異傳聞。如“成公十年”記晉景公之死的三個夢。

      三、人物。

     。ㄒ唬┤宋镅孕惺论E大多分散記錄在事件發(fā)生的各個年代,很少對人物集中描寫。

      (二)還有一些人物并不是反復出現(xiàn)而形成的一個完整形象,而是僅在某一時、某一事中出現(xiàn),表現(xiàn)其一生中某一片斷,反映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往往生動傳神。如“晉靈公不君”中,鉏麑chúní、提彌明、靈輒三位武士。

     。ㄈ┯行┱宫F(xiàn)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變化。如寫晉文公由貴公子成長為政治家,由四處流亡到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個曲折的成熟過程;楚靈王即位前爭強好勝,弒王自立,即位后殘暴等,顯示其是昏君,但同時又表現(xiàn)他寬容納諫,不記前怨,風趣等性格特點,并寫他最后悔恨自己殘暴,性格復雜。

     。ㄋ模┤宋镄袆印υ挊嫵杀憩F(xiàn)人物的主要手段,絕少人物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tài)描寫。通過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言行,展現(xiàn)人物性格。如齊晉{安革}之戰(zhàn)中卻克、解張、鄭丘緩三人的形象。

      四、瑣事的描寫。大量描寫瑣事細節(jié),利于生動敘事和人物刻畫,如記楚白公之亂寫葉公子高平叛,就葉公戴頭盔這一細節(jié)反復渲染,突出國人對葉公的愛戴和葉公急于爭取國人的心理。

      五、語言。主要是行人應答和大夫辭令,包括出使專對之辭和向國君諫說之辭等。

     。ㄒ唬拔牡涠馈,“語博而奧”(劉知幾《史通》),簡潔精練,委曲達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如“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辭;

     。ǘ┮蚴乱蛉硕卟煌攸c,都用辭典雅。

     。ㄈ┱Z言簡練含蘊,詞約義豐。如晉楚邲之戰(zhàn)中,寫晉師潰敗之狀云:“舟中之指可掬也!薄把越歼h,辭淺而義深。雖發(fā)語已殫,而含意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保ā妒吠ā⑹隆罚

      第三節(jié) 《國語》的文學成就

      一、體制。

      (一)國別史,21卷,記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是各國史料匯編。

      (二)成書約在戰(zhàn)國初。各國“語”各有側重。

      1、《周語》對東西周的歷史都有記錄,側重論政記言。

      2、《魯語》記春秋時期魯國之事,但不完整,主要是針對一些小故事發(fā)議論。

      3、《齊語》記齊桓公稱霸之事,主要記管仲和桓公的論政之語。

      4、《晉語》篇幅最長,共9卷,較為全面,敘事成分較多,側重記晉文公事跡。

      5、《鄭語》則主要記史伯論天下興衰的言論。

      6、《楚語》主要記楚靈王、昭王時期的事跡,較少記重要歷史事件。

      7、《吳語》獨記夫差伐越和吳之滅亡;《越語》則僅記勾踐滅吳之事。

      二、思想傾向主要反映儒家崇禮、重民等觀念,在神與人的關系上人神并重,由崇天命,轉向重人事。因而重視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向背為施政依據(jù)。如《魯語上》魯太史里革評晉人弒其君厲公時,認為暴君之被逐被殺是罪有應得。

      三、語言

     。ㄒ唬┮杂浹詾橹,多朝聘、饗宴、諷諫、辯詰、應對之辭,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方面都很縝密,又有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生動活潑而富于形象性。

     。ǘ┯捎谒夭膩碓床灰,編者亦未作統(tǒng)一潤色,其記言水平參差不一,風格也頗有差異。如《周語》旨在說教,行文委婉,多長篇大論;《魯語》篇幅不長,語言雋永;《楚語》、《吳語》、《越語》則文字流暢整飾,頗有氣勢。

     。ㄈ┯械臑椤蹲髠鳌凡惠d的辭令也頗有特色。如周襄王不許晉文公請遂,辭婉義嚴(《周語中》),越王勾踐求成于吳,辭卑氣低等(《吳語》)。

     。ㄋ模┮恍┳h論說理文字,往往精辟嚴密,層次井然。如邵公諫厲王弭謗等。

      四、敘事

      (一)沒有單純的議論文或語錄,有一系列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現(xiàn)出敘事技巧和情節(jié)構思上的特點,有時也能寫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晉語中驪姬和里克。

     。ǘ┰S多事件前因后果及經過都一筆帶過,把重點放在議論文字上。

     。ㄈ┮灿星楣(jié)生動曲折,富戲劇性的敘事,如寫晉獻公諸子爭位的故事。

      (四)由于國別史的特點,有時記敘某一國事件時,集中寫個人言行,如《晉語四》專寫晉文公等,有向紀傳體過渡的趨勢。但尚未把一個人的事跡有機結合為一篇完整的傳記,不是獨立的人物傳記。

      第四節(jié)《戰(zhàn)國策》的文學成就

      一、體制。

     。ㄒ唬33卷,記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諸國軍政大事。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國。主要記載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非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戰(zhàn)國后期縱橫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漢間人所作。西漢劉向編校整理成書,定名為《戰(zhàn)國策》。

      二、思想傾向:縱橫家思想。

     。ㄒ唬┱紊铣缟兄\略,強調審時度勢,肯定舉賢任能;

     。ǘ┤松^上追求功名顯達,富貴利祿。

     。ㄈ稇(zhàn)國策》思想內容又比較復雜,所記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價值取向,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張揚。大量描寫策士奔走于諸侯之間,縱橫捭闔,令“所在國重,所去國輕”(劉向《戰(zhàn)國策敘錄》)地位作用,是士、尤其策士行跡的生動寫照。

      三、人物塑造。

     。ㄒ唬⿲(zhàn)國時各階層人物、尤其“士”都有描寫。縱橫之士如蘇秦、張儀,勇毅之士如聶政、荊軻,高節(jié)之士如魯仲連、顏斶等,具典型意義,代表士的不同類型。

     。ǘ┨摌嫼拖胂蟮奈膶W性描寫。言論事跡虛構的,如蘇秦;具體描寫虛構的,如寫蘇秦夜讀。夸張?zhí)摌嫴缓鲜分,卻使敘事更生動,有利于人物形象塑造。

      (三)以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個性化的言行,傳神的形態(tài)和細節(jié)來描寫人物。有意追求行文奇特驚人,如荊軻刺秦王,于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展現(xiàn)人物性格;人物個性化言行,如蘇秦落魄后的喟嘆。

      (四)一方面繼承《國語》相對集中編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有所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個人物的事跡有機集中在一篇的文章,為紀傳體的出現(xiàn)開創(chuàng)先例。如馮諼客孟嘗君,顯示了由《左傳》編年體向《史記》紀傳體的過渡。

      四、語言。“文辭之勝”

     。ㄒ唬┐呵飼r期行人辭令,已演化為議論縱橫的游說之辭,風格“辯麗橫肆”。

     。ǘ┮惼┯,借動植物或習見事物為喻,循序漸進地辯說。如莊辛說楚襄王。

     。ㄋ模┐罅康脑⒀怨适、佚聞掌故,如鷸蚌相爭故事。

     。ㄎ澹┬形目鋸堜侁悾罅窟\用對偶排比,如魯仲連義不帝秦。

     。⿺⑹稣Z言長于鋪張渲染,如寫蘇秦說秦王不行時的狼狽;有時描寫精細,如寫觸龍入朝。

      第五節(jié) 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一、體例、思想、藝術等的影響。

     。ㄒ唬w例!妒酚洝吩谙惹鼐幠晔贰鴦e史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漢紀》、《資治通鑒》等,是對《春秋》、《左傳》等編年體史書的直接繼承。

     。ǘ┧囆g

      1、先秦敘事散文記述歷史事件直書其事、褒貶鮮明的特點,《左傳》、《戰(zhàn)國策》的寫作藝術,對后世史傳文學的影響。

      2、司馬遷、班固、陳壽、范曄等繼承《左傳》開創(chuàng)的既敘述故事,又描寫人物的形象生動的寫史傳統(tǒng);

      3、《左傳》對歷史事件因果關系、發(fā)展過程的重視,對歷史事件故事化的描寫,歷史事件的敘述條理井然而又富于變化等特點,在后代史傳文學中都有體現(xiàn);

      4、《左傳》簡練蘊藉的語言風格,為后代史家所繼承;

      5、《史記》的奇譎文風與《戰(zhàn)國策》的辯麗恣肆有關系。

      二、敘事藝術

      (一)敘述歷史事件時褒貶分明的傾向性!蹲髠鳌贰ⅰ秶Z》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對事件進行的評述,在文言小說如唐宋傳奇、《聊齋志異》等書中被直接借鑒,就是在明清白話小說中,也有明顯的痕跡。

     。ǘ┑於宋覈糯≌f基本的敘事結構。如:

      1、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串聯(lián)情節(jié);

      2、特別重視對故事起因、過程、結果的完整描寫;

      3、并以倒敘、插敘、補敘等方式追敘事件起因,以預敘方式暗示故事結局。

     。ㄈ┪覈糯≌f寫人基本手法在先秦敘事散文中已初具規(guī)模。如:通過人物個性化言行、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較少長篇的外貌描寫、心理描寫。

     。ㄋ模┪覈糯≌f和戲曲作品對歷史題材的重視,也受先秦敘事散文啟示。

      《尚書》中記言文字,已初具說理文的論說因素;《論語》語錄體,在《墨子》中得到發(fā)展,進而形成《孟子》對話式論辯文;《莊子》豐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韓非子》專題論文,標志著我國古代說理文體制的成熟。

      知識點四 先秦說理散文

      第一節(jié) 先秦說理文體制的逐步成熟

      一、語錄體—《論語》

     。ㄒ唬w制

      1、記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錄成,成書在戰(zhàn)國初年。

      2、每篇標題取自首章首句中兩字,各篇無時間先后順序,每篇內各章之間也無共同主題。語錄體,短小簡約,未構成完整篇章,是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

      3、文學色彩在于表現(xiàn)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實、含蓄雋永的語言。

      (二)文學性體現(xiàn)在:

      1、記錄孔子言論片斷,在對人物只言片語的記載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深刻的道理。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豐富的語氣詞,使語言更為委婉。

      二、以韻文為主,韻散結合體—《老子》

     。ㄒ唬├献幼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學思想,探討形而上學問題,比《論語》更具抽象思維特質,其文學性主要源于哲學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詩意的語言。老子哲學理論基礎是“道”,但并未忘懷現(xiàn)實人生,表現(xiàn)出作者自我意識和憤世嫉俗情感。

      (三)藝術性。采用大量韻語,排比、對偶句式,行文參差錯落,常用比喻來表現(xiàn)深刻的哲理。和《論語》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說理文基本特征。

      三、語錄體—《孟子》

      (一)成書于戰(zhàn)國中期,篇題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圍繞著一個主題。

     。ǘ┯涗浢献又谎云Z,一些章節(jié)就一個論點反復論述,形成對話體論辨文。

      四、語錄體向專論體過渡特點—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時代的《莊子》

     。ㄒ唬赌印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說理風格:《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等10論。

      2、標題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結構完整,層次清楚。

      4、未完全擺脫語錄體影響,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學對墨子講學辭的記錄;

      5、段與段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圍繞同一個論題論述,是有內在邏輯的論文,說理文體制在《墨子》中形成。

     。ǘ肚f子》

      許多篇章以多則構思奇妙的寓言結構成文;論述中形象情感與邏輯思辯結合,可算抒情性說理文。

      五、《荀子》《韓非子》

      戰(zhàn)國末,《荀子》《韓非子》中專題論文,標志著說理散文體制的定型。有標明全篇主旨的標題,論點明確,論證精密,注意謀篇布局,結構渾然,表明我國說理文體制已經成熟。此后,專論體成為我國說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一、先秦說理散文大致由五種體式構成,每種舉出一部,以這五部為例,試闡述先秦說理散文由萌芽到成熟的演變過程。

      五種體式為:

      先秦說理散文由萌芽到成熟的演變過程:

      初期為《論語》、《老子》等語錄體散文;

      第二階段由語錄體向對話體論辯文的過渡和形成,代表作品為質樸嚴謹?shù)摹赌印、雄辯犀利的《孟子》和恣肆激詭的《莊子》。

      第三階段,為《荀子》和《韓非子》的專題論文,標志著我國論說文的成熟。

      先秦說理散文深遠的影響:

      第一是確立了說理文的體制和形象化的說理方式;

      第二是影響了后世散文的創(chuàng)作風格;

      第三是提供了豐富的文學語言范式。

      2.《孟子》散文的藝術成就

      一、體制。共7篇,主要記錄孟子談話,孟子和其弟子共著。

      二、藝術特點。

     。ㄒ唬╅L于論辯。先秦說理文的論辯術,由《墨子》始,逐步走向成熟。

      1、邏輯上不如《墨子》嚴謹,卻更具藝術表現(xiàn)力,具文學散文的性質。

      2、運用邏輯推理、類比推理、二難推理,欲擒故縱,反復詰難。如《梁惠王下》、《公孫丑下》(受不受金)。

     。ǘ懊献娱L于譬喻”(趙岐《孟子章句·題辭》)。

      1、其比喻性推理從邏輯上說有些牽強,卻使孟子的論辯富于形象性,大多淺近簡短而貼切深刻;

      2、少數(shù)就近取譬的寓言故事,如“齊人有一妻一妾”。

     。ㄈ鈩莺迫。

      1、源于孟子人格修養(yǎng)的力量,“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保ā豆珜O丑上》)“養(yǎng)氣”是指按照人的天賦本心,對仁義道德經久不懈的自我修養(yǎng),久而久之,這種修養(yǎng)升華出一種至大至剛、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使情感激越,辭鋒犀利,氣勢磅礴。

      2、大量使排偶、疊句等修辭手法加強文章的氣勢。

     。ㄋ模┱Z言通俗自然、明快暢達,而又精練準確。很少有艱深、生澀的語句。它繼承發(fā)展《論語》、《左傳》、《國語》等開創(chuàng)的新的書面語言形式,形成了一種精練簡約、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

      題目:如 簡述《孟子》散文的藝術成就。

      3.《莊子》哲學思想的詩意表現(xiàn)

      莊子和《莊子》一書 寓言為主的創(chuàng)作方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的想象和虛構形象恢詭的論辯富有詩意的語言

      一、體制。先秦說理文中《莊子》最具文學價值。

     。ㄒ唬肚f子》33篇,分內、外、雜三部分。內篇莊子所作,外、雜篇莊子后學。

     。ǘ┧枷搿

      1、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保持獨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2、源于又發(fā)展了老子思想!暗馈笔瞧湔軐W基礎和最高范疇,既是關于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至人的認識境界。

      3、莊子人生就是體認“道”的人生。“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保ā洱R物論》)精神上沖出個體,生命融入宇宙萬物,翱翔于“無何有之鄉(xiāng)”(《逍遙游》),穿越時空的局限,進入無古今、無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師》)。

      4、莊子的體道人生,實為一種藝術的人生,具有明顯的文學特質。

      二、創(chuàng)作方法!耙载囱詾槁,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天下》)。

      (一)寓言即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語;重言即借重長者名人言語,托己說于長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無心、自然流露之語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說理,有時融為一體。“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

     。ǘ┙Y構線索模糊隱秘,思想情感貫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紐帶,把寓言與寓言之間,段與段之間聯(lián)結,融為有機體。內篇多是在明確的內在主旨的統(tǒng)領下,用寓言從不同角度層面,加以展示,最后避開邏輯推理,以寓言作結,是哲理抒情散文。

      三、想象和虛構。這些寓言具超常想象力,構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

     。ㄒ唬┱軐W思想精深玄奧,具神秘色彩,適合用想象和虛構的形象世界來暗示。

     。ǘ⿵摹暗馈钡牧隹,萬物等齊一體,物與物之間可以互相轉化,時空無限,宇宙無窮,站在宇宙高度看待萬物,因而,其想象虛構往往超越時空局限和物我分別,恢詭譎怪,變化萬千!巴碇苤T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漢文學史綱要》)

     。ㄈ┫胂笤幤媸菫榱吮磉_其哲學思想!霸⒄嬗谡Q,寓實于玄”(劉熙載《藝概·文概》);奇幻的想象還反映了他對現(xiàn)實的認識,充滿批判精神!扒f子文看似胡說亂語,骨里卻盡有分數(shù)。”(《藝概·文概》)《莊子》奇麗詭譎的藝術形象,是其哲學思想的反映,同時也是其情感曲折的流露,如接輿歌中,表現(xiàn)生于亂世的絕望和悲哀(《人間世》)。

      四、形象恢詭的論辯。

     。ㄒ唬┏R栽⒀源嬲軐W觀點的闡述,用比喻、象征手法代替邏輯推理,讓讀者從奇特荒誕、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中體味其中的哲理,表現(xiàn)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

     。ǘ┱驹谙鄬χ髁x立場提出命題,如齊是非、等壽夭、合同異等等,從形式邏輯上近于詭辯。一些比較純粹的議論文字,注重邏輯推理,常運用演繹歸納等邏輯方法,層層推論,但邏輯上并不嚴密。如《馬蹄》。

      四、詩意的語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躍,節(jié)奏鮮明,音調和諧,具有詩歌的特點。方東樹:“大約太白詩與莊子文同妙,意接而詞不接,發(fā)想無端,如天上白云卷舒滅現(xiàn),無有定形!保ā墩衙琳惭浴罚痪涫藉e綜復雜,富于變化,喜用極端之詞,奇崛之語,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齊物論》寫大風。

      《荀子》和《韓非子》的議論文

      嚴謹詳密的論證犀利峭刻的議論 植根現(xiàn)實的寓言

      一、《荀子》

     。ㄒ唬└攀觯

      1、荀子名況,字卿。荀子是我國先秦時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2、與孟子思想的比較:

      孟子:繼承仁義學說 荀子:繼承禮樂學說;

      內在之仁,主張性善 外在之禮,主張性惡;

      重義輕利 重義不輕利;

      專法先王 兼法后王;

      專尚王道 兼尚霸道。

      3、現(xiàn)存32篇,大多說理散文,另有《成相》、《賦》,對漢賦的產生有直接影響。

     。ǘ熬颖剞q”(《非相》)。

      1、思想的深邃,理論嚴整,說理清晰,論辯透辟,各章相應,邏輯周密。

      2、思想:《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提出“性”和“偽”。人的天性在耳目之欲,聲色之好,因而出現(xiàn)爭奪、殘賊、淫亂等現(xiàn)象,要改變這種現(xiàn)實,必須用禮義教化,并明確界定“性”是“天之就也”,即先天自然本性!皞巍奔慈藶,“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即后天通過禮義的學習而形成的道德觀念;認為“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矣”,提出“圣人化性而起偽”,“故圣人之所以同于眾而不異于眾者,性也。所以異而眾者,偽也。”“故圣人者,人之所積而致矣!

      3、性惡論是荀子禮樂法術論的理論基礎,故而不僅此篇論述周密,而且與荀子的整個理論系統(tǒng)相一致。由于性惡,故須教育,教育當以禮義為本;也由于性惡,故須施行賞罰,于是性惡論和隆禮重法的主張,就相互貫通,相輔相成。

      4、文辭也相互呼應,如《勸學》篇中“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等觀點,也和“圣人化性起偽”的觀點息息相通。

      5、荀文思理嚴整,論證全面。為說明觀點,層層論述,首尾一貫,理論系統(tǒng)嚴密,各篇之間有照應,故而綿密嚴謹,恢宏博大,風格渾厚。

     。ㄈ┧囆g性。

      1、用常見事物為譬喻,把抽象道理具體化,使深奧的理論淺顯易懂。如《勸學》;

      2、排比句法或用韻語,增強氣勢,調諧音節(jié),更富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韓非子》

     。ㄒ唬└攀觥J菓(zhàn)國末期法家乃至諸子學說集大成者。繼承荀子學說,發(fā)展成刑名法術之學;借鑒老子思想,對“道”賦予法術內涵,主張剛強有為;繼承前期法家法、術、勢,將三者冶為一爐,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

     。ǘ┧枷牒臀娘L!俄n非子》多針對現(xiàn)實而發(fā),主張以法術威勢制人,嚴刑峻法治國,文風峻峭犀利,如《說難》。長篇大論的如《顯學》、《五蠹》、《孤憤》等,波瀾壯闊;短篇多就一個問題論述,辭旨簡潔爽利,如《難一》、《難二》、《難三》、《難四》中28個短篇。以論辯透徹,邏輯嚴密成為先秦說理散文論辯藝術集大成者。

      (三)寓言故事最具文學意味,數(shù)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1、寓言在《戰(zhàn)國策》、《孟子》中偶用,在《莊子》中為闡明中心思想,只是議論說理文的一部分,而非獨立文學體裁;

      2、韓非有意識地系統(tǒng)收集、整理、創(chuàng)作寓言,輯為寓言故事集,如《內儲說》、《外儲說》、《說林》、《喻老》、《十過》。主要取材于歷史事跡和現(xiàn)實,很少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和神話幻想故事,沒有超越現(xiàn)實的虛幻境界和人物。體現(xiàn)了其法家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

      3、取材于歷史,通過改變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反映自己的觀點。如《莊子·人間世》和《大宗師》中論心齋和坐忘的孔子,是一個醉心于道學的形象;《韓非子·內儲說上》主張釋賞行罰的孔子,是冷峻的法家形象。

      4、取材于現(xiàn)實社會和民間故事的,如“鄭人買履”、“郢書燕說”(《外儲說左上》)。

      (四)題材平實,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如《外儲說左上》“棘刺母猴”。

      第五節(jié) 先秦說理散文的歷史回響

      一、思想。以儒、道為代表的先秦說理散文,思想內涵和文化意蘊深厚,確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和作品的審美風范。

      二、成熟的說理文體制,形象化的說理方式,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語言藝術。

      (一)后世所有文體都能在戰(zhàn)國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

      (二)確立了說理文體制。擬語錄體和對話體的,如楊雄《法言》。

      (三)先秦說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論散文,具形象性和抒情性。

     。ㄋ模┫惹卣f理散文中的寓言本為說理存在,但獨立成為一種表現(xiàn)手法或文學樣式;以對話方式描寫人物,也為后世小說提供了藝術經驗。

      (五)影響后世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

      (六)語言表現(xiàn)力。修辭手法,語言風格,大量的詞匯和豐富的成語。

      考點五:屈原與楚辭

      第一節(jié) 楚辭產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楚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受少數(shù)民族文化影響。

      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很一致。

      三、習俗和審美趣味上“信巫鬼,重淫祀”(《漢書·地理志下》),崇尚巫風的習氣受夏商文化和當?shù)赝林褡屣L氣的影響。對楚國審美風氣影響明顯,使其藝術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富有飄逸、艷麗、深邃等美學特點。

      四、楚當時由盛而衰,內部政治黑暗,貴族間相互傾軋的社會現(xiàn)實。

      第二節(jié)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屈原生平及思想。

      (一)兩次放逐經歷。一次漢北,一次江南,積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ǘ┲鲝埪(lián)橫,對理想充滿信心,對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滿了哀怨、憤激。

      二、楚辭。

      (一)“楚辭”之名始見于漢武帝時,這時已經成為專門學問,與“六經”并列。

     。ǘ┧吸S伯思《翼騷序》云:“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薄俺o”是指有楚地方特色的樂調、語言、名物創(chuàng)作的詩賦。

     。ㄈ┲苯訙Y源是《九歌》為代表的楚地民歌。祭歌的浪漫精神,影響了楚辭的表現(xiàn)方法及風格特征。由于楚辭和漢賦間的淵源關系,所以屈原作品又稱“屈賦”。

     。ㄋ模┪鳚h末,劉向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編成《楚辭》。《漢書·藝文志》載屈賦25篇,東漢王逸作《楚辭章句》,認為屈原所作有《離騷》、《九歌》(11篇)、《天問》、《九章》、《遠游》、《卜居》共24篇。王逸《楚辭章句》目錄中,除去《遠游》、《卜居》、《漁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計23篇。

      第三節(jié) 《離騷》

      一、概述。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抒情詩。

      (一)“離騷”解釋。司馬遷:遭受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王逸:離別的憂愁,《楚辭章句》云:“離,別也;騷,愁也!

     。ǘ┮话阏J為寫于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之時。

      二、思想。

     。ㄒ唬⿲Τ䥽诎蹈嗾蔚膽嵖,和他熱愛宗國愿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發(fā)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感情反復迸發(fā),形成回旋復沓的特點。

      1、大致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分到“豈余心之可懲”,自敘家世生平,認為自己具有“內美”。他堅持自我修養(yǎng),希望引導君王興盛宗國,實現(xiàn)“美政”理想和情操。

      2、后部分幻漫詭奇,以象征性行為,突出屈原對宗國的摯愛之情。

     。ǘ┲髦际菒蹏椭揖

      1、“系心懷王”的詩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用婚姻愛情不諧比喻君臣的疏遠,可解釋為忠君。

      2、國君一定程度上是國家象征,通過國君實現(xiàn)興國理想,忠君是愛國的一部分。

      3、愛國之情和宗族感情連在一起。

      4、愛國更表現(xiàn)在對楚國現(xiàn)實關切,反復勸戒楚王向先賢學習,吸取教訓。

      5、對奸佞小人的仇恨,對宗國命運的擔憂,批判精神。

     。ㄈ懊勒崩硐,即明君賢臣共興楚國。

      1、國君應該具高尚的品德。

      2、應該選賢任能,罷黜奸佞。

      3、修明法度。

      4、對自己不幸身世的哀嘆,飽含著悲憤之情。

      三、堅貞高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奮發(fā)自勵、蘇世獨立的人格,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探求的熱情和功業(yè)未就的焦慮,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爭精神。

      四、美人、香草意象。

     。ㄒ唬┟廊艘庀蠡虮扔骶,或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后者如“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所以全詩哀婉纏綿,如泣如訴。

     。ǘ┫悴葜С植⒇S富了美人意象;作為獨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一方面和惡草相對,象征著政治的斗爭的雙方。香草美人意象構成象征比喻系統(tǒng)。

     。ㄈ跋悴菝廊恕薄ⅰ扒笈薄⑾悴莺惋w升作為象征手法,與楚文化緊密相關的。

     。ㄋ模┡c《詩經》在形式上的比較。

      《詩經》:整齊劃一而典重

      屈作:生動、自由、長短不一的“騷體”。建立在對民間文學學習基礎上的。屈原以前,楚地民歌句式參差不齊,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如《越人歌》(《說苑·善說》),促成句式變化;吸收大量楚方言。黃伯思《翼騷序》云:“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薄邦D挫悲壯,或韻或否”,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使其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第四節(jié)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ㄒ唬┯奈⒕d緲的情致和優(yōu)美的詩歌形式,原是流傳于江南楚地的民間祭歌,屈原改定后保留,南方巫祭文化的產物。

      (二)體質:11篇。聞一多:《九歌》首尾兩章(即《東皇太一》和《禮魂》)分別為迎、送神曲。中間的九章為娛神曲,《九歌》因中間九章而得名;所祭的神只有東皇太一,中間九章所寫的諸神、鬼皆是陪襯。9篇在形式上不同于《東皇太一》,更少拘束,符合上古“索祭”之禮,主要借男女戀情來吸引神靈,表達對神靈的向往。

     。ㄈ┧枷雰热荩

      1、諸神:《東皇太一》為至尊天神,《云中君》祭云神豐。ㄓ置留瑁,《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舜妃娥皇、女英),《大司命》祭主壽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東君》祭太陽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國殤》祭陣亡將士之魂。

      2、以描寫愛情為主,也表達對神靈的贊頌和祭者的虔敬,還描述了陣亡將士的勇烈悲壯。如《東皇太一》頌贊辭,莊嚴富麗,顯示主神和陪祭諸神的區(qū)別。

      3、人神情感的摹寫,除《東皇太一》、《國殤》、《禮魂》外,其他篇皆有此內容。如《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王世貞推為“千古情語之祖”(《藝苑卮言》)。《九歌》中抒發(fā)的貞潔自好、哀怨傷感之情緒,可看做是屈原心情流露。

     。ㄋ模┧囆g性

      1、具明顯的表演性。

     。1)歌樂舞合一。對舞樂的描述,如《東皇太一》:“揚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2)有獨唱、對唱、合唱。如《湘君》、《湘夫人》。

      2、心理描寫細膩深入,除傾訴外還敘寫細節(jié),如《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論證留兮中洲?”,《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北环Q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詩藪》)。

      二、《九章》

      (一)體制。是屈原所作的一組抒情詩歌的總稱,包括《惜誦》、《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涉江》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約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訂屈原作品時所加上的。

     。ǘ﹥热。與《離騷》基本接近,主要敘述身世和遭遇。寫作年代如硃熹所說:“隨事感觸,輒形于聲。后人輯之,得其九章,合為一卷,非必出于一時之言也!保ā冻o集注》)。其中《橘頌》是屈原早期作品,借詠物述志。全篇比興,四言體,;《抽思》在漢北作;其余各篇流放江南時作,抒寫自己憂國傷時的情懷!栋й穼Τ䥽磳⒏餐龅陌@。這種情緒貫穿于《九章》各篇;《涉江》抒寫義行高潔不為世人理解的悲哀,表達不變心從俗的決心。以奇服象征品格清高脫俗,文氣從容沖雅。

     。ㄈ└呒o實性;采取直接鋪敘、反復抒寫的手法,表現(xiàn)情感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則略遜于《離騷》。

      三、《天問》

     。ㄒ唬w制。

      1、“天問”即列舉歷史和自然界不可理解的現(xiàn)象對天發(fā)問,探討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發(fā)展的道理。

      2、共172問,大致次序先問天地形成,次問人事興衰,最后到楚國現(xiàn)實。

     。ǘ┧枷搿JY驥說:“每于國運興廢、賢才去留、讒臣女戎之構禍,感激徘徊,太息而不能自己!保ā渡綆чw注楚辭·馀論》)焦慮而急切的情感狀態(tài),失望和憤懣,以及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ㄈ┮浴霸弧弊诸I起,幾乎都由問句組成,節(jié)奏明快而強烈;全詩基本以四言句為主,間以少量五、六、七言;四句一組,每組一韻,也有極少數(shù)兩名一韻。

      四、《招魂》。

      (一)懷王死后,為招懷王招魂而作。全詩由引言、正文、亂辭三部分組成。

     。ǘ﹥热菀晕萦、服飾、姬妾、飲食及舞樂,以招楚懷王亡魂。

     。ㄈ┛赡茉谡谢陜x式中演唱。豐富的想象力,鋪陳手法,根據(jù)地域方位特點,營造出或險惡陰森或華美豪奢的意境,優(yōu)美抒情的描述,如亂辭:“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第五節(jié) 楚辭的流變與屈原的地位

      一、流變

     。ㄒ唬毒呸q》主要抒發(fā)因不同流俗而被讒見疏、流離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國黑暗的現(xiàn)實政治,表達了對君王的忠誠和自己的怨苦,表現(xiàn)了對國家興亡的憂慮。把秋景的凄涼寂寞和自身的失意之情交織,“悲秋”主題由此發(fā)端。悲憤深沉的風格。

      (二)《高唐賦》、《神女賦》。分別寫楚懷王和襄王夢遇巫山高唐神女之事。前者以鋪陳景物風光為主,后者以描摹神女之美為主;《神女賦》不但寫神女之美,也寫她潔身自持。文筆委婉曲折,狀貌傳神,肆意鋪陳,而且略陳諷諫,開漢大賦先河。

     。ㄈ讹L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等是楚辭至漢大賦的過渡階段。

      二、屈原的影響。

     。ㄒ唬╉苿畈恍、特立獨行的節(jié)操,在逆境中堅持真理,反抗黑暗的精神。

     。ǘ┣x的藝術。魯迅《漢文學史綱要》:“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1、首先,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無論是在句式還是在結構上,都較《詩經》更為自由且富于變化。就句式而言,以雜言為主,詞語繁富,重視外在形式美,為漢代賦體文學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2、浪漫的精神氣質。

     。1)主要表現(xiàn)為感情奔放,追求理想,凸現(xiàn)抒情主人公形象,想象奇幻等。

     。2)另一浪漫特征表現(xiàn)在通過幻想、神話等創(chuàng)造了一幅幅雄偉壯麗的圖景。

     。3)象征手法可概括為香草美人,是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繼承和發(fā)展。王逸:“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保ā冻o章句·離騷經序》),又包含了一些原始宗教的情感體驗,屈原使之更富現(xiàn)實感。

    【先秦文學部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先秦文學作品篇目09-19

    先秦文學知識匯總大全09-14

    中國古代文學歌謠:先秦文學09-13

    減去多余的部分09-05

    中國部分城市別稱08-04

    托福閱讀部分近義詞09-08

    閃閃的河流(中間部分)09-29

    閱讀理解部分應試技巧09-15

    我國部分古代文人別號08-20

    托福閱讀部分近義詞比較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