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后人尊稱其“西子“。接下來小編搜集了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西施簡介
西施,春秋末期農(nóng)歷六月廿四日(陽歷7月19日)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于溪,故又稱浣紗溪。
在當(dāng)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云:諸暨苧蘿山,有西浣紗石。
《輿地志》、《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歷代文人學(xué)士喜作歌驪之行,唐代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艷光云!慈?yún)峭鯇m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結(jié)局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后,美女西施的結(jié)局,后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jié)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nèi)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后自縊于館娃宮內(nèi)。
2、被范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fēng)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后復(fù)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蔽膶W(xué)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dāng)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臺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jīng)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痹谏綎|肥城陶山,據(jù)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說
西施在越滅吳后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說吳國滅亡以后,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xùn),不能被美色所誘惑。他設(shè)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后,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fā)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稏|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shù)易其色,肉細(xì)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tài),據(jù)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睆奶拼藢懙倪@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說”,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dāng)屬也!眰髡f勾踐認(rèn)為吳國的滅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后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后,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后宮。越后認(rèn)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dān)心西施禍害西施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較流行!稏|周列國志》上就是這種說法。
“沉江說”,典籍記載較早。離吳國滅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說:“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說“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確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 這里的“鴟夷”,有人解釋是指范蠡,根據(jù)是范蠡曾經(jīng)“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史記·貨殖列傳》)。筆者認(rèn)為這里的“鴟夷”,解釋為“牛皮”較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范蠡改姓名為“鴟夷子皮”,是紀(jì)念朋友和對手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后也是用鴟夷牛皮收斂的尸體。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
還有一個證:浙江沿海一帶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種蛤蜊肉),據(jù)說就是紀(jì)念西施沉江的,所謂美女加美食。
也就是說,西施之魂已經(jīng)回歸故里,至于埋葬在什么地方,是葬的尸體,還是衣冠,則需要進一步考證。
軼事典故
1、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zhì),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于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rèn)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痹馐钦f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rèn)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笔沁@個成語的出處,故認(rèn)為沉魚代表西施。
2、西施賣相
據(jù)說,當(dāng)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jié)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后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shù)。進京后,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jié)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后代的“美女經(jīng)濟”開了先河。
3、西施與珍珠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
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zhàn)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來嫦娥仙子有一顆閃閃發(fā)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愛,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時則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唯恐丟失。而金雞趁嫦娥不備,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后面玩賞起來,將明珠拋上拋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從月宮滾落下來,直飛人間。金雞大驚失色,為逃避責(zé)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
嫦娥得知此消息后,急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云彩,直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正在這一天,浦陽江邊山下一施姓農(nóng)家之妻正在浦陽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似的徑直飛入她的口中,并鉆進腹內(nèi)。施妻從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個月過去了,女子只覺得腹痛難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禱告上蒼。忽一日只見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nèi)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只聽哇的一聲,施妻生下一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西施。故有“嘗母浴帛于溪,明珠射體而孕!敝f。
西施長大后,化解了吳越兩國的仇怨之后,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間,為黎民百姓的健康長壽、養(yǎng)顏美容繼續(xù)做出貢獻。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yǎng)殖珍珠之鄉(xiāng)而馳名中外,這一傳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4、美中不足
西施大腳。素有“沉魚”之譽的西施雖然美麗,但因為是勞動人民出生,所以腳比一般人的要大,于是她想方設(shè)法地掩蓋這個缺點,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jīng)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制了一雙木屐,腰間系一串鈴鐺,結(jié)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fēng)姿。
5、西施與舞蹈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人們所熟悉的著名美人計的主角。但是大家并不一定知道西施同時還是歷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西施是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著名的宮廷舞蹈家。越王勾踐為了顛覆吳國的政權(quán),設(shè)計把美麗的西施姑娘當(dāng)作禮物送給了吳王夫差。
吳王首先為西施的美貌所傾倒,當(dāng)知道西施擅長舞蹈時,命人將御花園的一條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后放進大缸(如同現(xiàn)代的共鳴箱),上面再鋪好漂亮的木板。西施在裙邊綴滿了小巧的鈴鐺,穿上木屐,每當(dāng)她的木屐在地板上跺步時,腳下就會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叮叮塔塔”的回聲,裙邊的小鈴鐺也會跟著響起“叮叮鐺鐺”的清脆悅耳聲音,加上她的美貌和優(yōu)美的舞姿,迷倒了吳王。吳王擁著美人把西施跳的舞蹈稱為“響屐舞”,并把這個長廊命為“響屐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