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
1 以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高度對待語文教學
1.1從大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反思小學語文教育
從《一家長質疑大學語文教育》及《錯字連篇·語文教育為之蒙羞》兩篇文章可以看出,現在大學生最基本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令人憂慮。如果我們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沒有解決好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問題,企望在大學階段補課,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作為母語及國文,學生最起碼要寫一手好字,會寫文章,能夠鑒賞,能夠清晰地表達。南京某高校日前對20家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希望了解用人單位最需要畢業(yè)生具備哪些素質,并列舉了三四十種能力備選。結果大出所料,這20家單位最看重的并非畢業(yè)生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知識,而是畢業(yè)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恰恰是語文課所能給予學生的。專家們認為,盡管是一所高校的調查,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單位乃至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
1.3語文教學是民族文化傳承之源
語文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語文教材其實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和根基的。我們的漢字,歷經幾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優(yōu)勢是明顯的:漢字組詞能力強,能跟上時代和語言的變化;漢字信息量大字形與字音相輔,使每個漢字都攜帶著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漢字富于聯(lián)想,如日月為明,大小為尖,人言為信,就很有代表性;漢字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親如一家等等。
2 對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
2.1傳統(tǒng)的“三中心”體系
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體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課堂教學為中心。這種“三中心”的教學理論體系,對中國的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問題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的資源要開發(fā)拓展,教科書的局限性;語文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等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貫徹、執(zhí)行新的課程理念時,要提倡辯證思維。
2.2關于語文教師的選擇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更是教學改革的承擔者。因此選擇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首要問題小學語文教育與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點:第一,培養(yǎng)人最基本、最常用的聽、說、讀、寫能力;第二,是小學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載體;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礎。基于此,我們的教師,不能只注重學歷、普通話等條件,更要注重教師的中華文化修養(yǎng)和愛國主義精神。語文教師會影響成千上萬的孩子.決不能忽視。
2.3關于語文修養(yǎng)的訓練
多年來,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語文教學經驗,比如。熟讀精思、質疑問難、整體閱讀、整體感悟、誦讀品味、以讀代講、背誦積累、邊讀邊想等。在積極實踐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應把目標由知識、能力到修養(yǎng)的整體觀。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沒有讓學生概括中心思想,而是組織了“人物評論會”。評論會上學生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喜歡藺相如,因為他顧全大局,很愛國;有的學生說喜歡廉頗,因為他知錯就改,很可敬;有的說喜歡趙王,因為他知人善用在熱烈的氛圍中.學生不但準確地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還給了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充分張揚個性的機會;不僅鍛煉了思維,而且深刻把握了歷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作到了情感的遷移。語文修養(yǎng)是滲到骨髓中的東西,偏離語文修養(yǎng)去搞改革,無疑是逐本求末的。"
3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樹立的理念
3.1由知識、能力到語文素養(yǎng)
如今,我們在語文教學上沿襲的一直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的教學理論,即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為主要任務。因此,形成了以教師的講解、分析、提問為主要手段,以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式。使原本靈動、生動、豐富的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程式化!墩Z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其基本特點。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僅考慮認知目標的實現是不夠的,還應包括情感體驗、思維發(fā)展、文化品味、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等目標的共同實現。
3.2由灌輸知識到知識的建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實就是對教師課堂灌輸這種教學方式的改革。從學習理論上講,分為三個主要派別,即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行為主義是學生對老師的全面模仿,一般在形體的訓練上。認知主義是教師對學生全面灌輸,就是我們目前主要的教學方法。建構主義是個體學習轉化為小組學習,在討論中。通過激發(fā)思考,形成新的理解和知識。我們的教學方法。要將其結合起來。由于學生的個性、愛好、能力、潛力以及經驗世界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關注的問題、攝取的信息和選擇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現出差異性,導致了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的多元化。所以,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必然是自主建構和個性化的過程。所以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倡導語文學習有效合作。
3.3建立語文知識的海洋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課程理念的達成,需要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教師要積極開展校園讀書活動,建立班級“圖書角”,開展諸如朗誦會、參觀講座、演講比賽等讀書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向語文教科書以外的文本資源、網絡資源、生活資源去挖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走向大自然、閱讀課外書和漫游網絡搜,集大量資料,拓寬課文內涵?傊⒔炭茣、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等等立體網絡資源,使語文教學由傳統(tǒng)走向現代,由單一信息走向多種信息的融會。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這思考的窯洞》ppt06-02
思考的座右銘04-03
高一語文像山那樣思考教案08-12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14
高中語文《像山那樣思考》教學案例04-29
描寫春的小學語文素材03-01
小學語文《掌聲》的教學設計06-11
小學語文《燈光》的教學設計06-11
小學語文《美麗的彩虹》ppt05-16
小學語文《手上的皮膚》ppt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