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布衣典故解釋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典故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xí)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布衣典故解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布衣典故解釋
原指古時庶人的服裝。借指平民。語出《史記·李斯列傳》:“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敝T葛亮在《前出師表》里也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在我國封建社會,森嚴(yán)的等級制度不但反映在政治和經(jīng)濟(jì)上,而且還體現(xiàn)在人們?nèi)粘I畹母鱾領(lǐng)域中。比如穿衣,以質(zhì)料而論,綢、緞、錦、繡、絹、綺等,都是統(tǒng)治階級專用的,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因此,“布衣”就成為平民百姓的代名詞了。
以顏色而論,皇帝穿黃袍,最高級的官員穿紫、紅,以下的官員穿綠、藍(lán),皂隸穿黑。所以史書上把后周太尉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諸將替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帝(宋太祖),稱為“黃袍加身”(參見“黃袍加身”條)。至于平民百姓,就只好穿沒有染過的白衣了,所以“白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另一個代名詞了。
引證釋義
1、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多穿麻布衣服)[clothes made of cloth]!洞蟠鞫Y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牖,日孜孜上仁。”《后漢書·禮儀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幘。”《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柳翠﹞又制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著布素,閉門念佛!本褪沁@層意思!稏|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蔡澤布衣躡屩,往見范雎。雎踞坐以待之。蔡澤長揖不拜。”
2、借指平民百姓。《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絲,其馀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宋 沈括《夢溪筆談·技藝》:“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清李漁《玉搔頭·締盟》:“多應(yīng)是皂蓋填門多顯輩,因此上錯認(rèn)了風(fēng)塵一布衣!背急静家,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T葛亮《出師表》《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五回:“尉繚曰:‘吾細(xì)察秦王為人,豐準(zhǔn)長目,鶻膺豺聲,中懷虎狼之心,殘刻少恩,用人時輕為人屈,不用亦輕棄人。今天下未一,故不惜屈身于布衣;若得志,天下皆為魚肉矣!’”
簡介
用麻布或葛布制成的衣服。在中古棉花傳入我國之前,我國的衣料是麻、葛和絲織物。但通常只有貴族和官員穿絲織物,一般百姓只穿麻葛織物。所以“布衣”就成了“庶人”的代稱!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胺蛩鼓松喜滩家,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北硎臼菑钠胀ò傩者霖┫嗟!安家隆币辉~在封建社會中應(yīng)用比較廣泛,一般讀書人在沒有入仕之前都稱“布衣”。
布衣故事
諸葛亮在其 《出師表》中說: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彼麨槭裁凑f自己是 “布衣”呢?
“布衣”指一般平民。《鹽鐵論·散不足》: “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絲,其余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原來古時一般老百姓只能穿粗麻衣服,到了老年時才可穿綢著緞。布衣是相對綢衣而言的,以穿著上的布衣代指人,這是修辭上以特征代本體的一種手法。不過,后世多以 “布衣”指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這一語義現(xiàn)在民間口語中已不見使用了?谡Z中倒是有這樣的說法: “平頭老百姓!睘槭裁词 “平頭”呢? ———頭上沒有官帽。
【布衣典故解釋】相關(guān)文章:
響遏行云的典故及解釋07-19
門可羅雀的解釋和典故04-02
成語廢寢忘食的解釋及典故12-07
指鹿為馬的成語典故及解釋04-18
道聽途說的成語解釋及典故03-23
成語安步當(dāng)車的典故及解釋01-15
莫逆之交的解釋及典故07-29
結(jié)草銜環(huán)解釋及典故01-15
鍥而不舍的成語典故及解釋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