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千變萬化成語典故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千變萬化成語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出處
《列子·周穆王》:“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
后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千變萬化”。
成語寓意
這則故事啟示人們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靈活多變,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思維習慣。很多人思考問題、看待事情不夠辯證、不夠靈活、不夠深刻,會導致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世界萬物中,很多東西都以多種身份或形式存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情景,都會變化一種身份和形式。人也如此,人的一生會充當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場合,身份也會隨之改變。更具千變萬化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人指責某些人“變臉比翻書還快”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但是在“千變萬化”的范圍形式之內,總是會有引起變化的因素存在,以此為中介。“千變萬化” 有時給人驚喜,給人視覺欣賞,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傘。但有時卻給人不真誠的感覺,是不值得信任的依據(jù)。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千變萬化” 比喻變化很多,在句子中一般充當謂語、定語。
運用示例
唐·魏征《隋書·盧思通傳》:“飴蜜非甘,山川未阻;千變萬化,鬼出神入!
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一回:“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
千變萬化典故
據(jù)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千里,深受寵愛。他非常喜歡游玩,曾經(jīng)接受西王母的邀請,參加過瑤池盛會。
一天,周穆王從昆山返回合山,途中聽說有個叫偃師的人,手藝精巧,制作的動物能叫會跑。他有些不大相信,立即召見偃師,問:“聽說你能造出各種精巧的玩意,拿出一件,讓我看看。”
第二天,偃師帶上木頭雕成的假人拜見穆王。穆王看這些假人的五官齊全,眉毛胡子像真人一模一樣,覺得很吃驚。
穆王問偃師:“你雕的這些人都能動嗎?"
偃師說:“不但能動,而且能唱歌,跳舞。就像真人一樣!
穆王說:“讓他們表演起來,我看比真人差多少!
偃師用鼓聲指揮木頭人開始動作。木頭人按著鼓聲的節(jié)奏,別開陣勢,進行攻守,但見木頭人手執(zhí)刀槍劍棍攻殺、防守,進退有序,一會排成一字長蛇陣,忽然又變成十面埋伏,繼而化作九宮八封陣、六花陣、七星陣、八門陣,陣勢千變萬化,把穆王看得眼花繚亂,非常高興。他覺得如此新奇的玩意不讓妃子欣賞一番,實在有些遺憾,于是命令宮女請妃子一同觀看。
偃師見嬪妃到來,有意賣弄本領,便說:“剛才表演的陣容氣勢太激烈,不宜在娘娘們面前施展,還是來番歌舞,換換口味吧!
偃師拿起云板,吹響笙簧,木頭人引吭高歌。歌聲婉轉悠揚,忽而如百鳥朝鳳,鶯聲燕語,回響不已,忽而如猿啼三峽,哀怨凄惻,催人淚下,忽而如龍吟深潭,虎嘯幽谷,氣勢磅礴。
穆王和眾妃子都沉醉在悅耳動聽的歌曲聲中。
偃師把鼓板的節(jié)拍略加變動,木頭人在歌聲中舒卷長袖,
行云流水般舞動起來,舞姿優(yōu)美,或如雨中荷花,爭紅吐艷;或如風吹楊柳,搖曳生姿。其中一個木頭人,還頻頻向妃子擠眉弄眼,好像是在調情,被穆王發(fā)現(xiàn)了。他非常生氣,認為是行為不端,有意調戲,便下令將擠眉弄眼的木頭人斬首。
偃師知道引起了誤解,急忙將木頭人拆散。穆王一看,木頭人不過用皮革、顏料、馬尾毛、木頭制成,不由笑了起來。演出結束,穆王驚嘆不已說:“太妙了,簡直像神仙一樣。”
先秦莊周《莊子田子方》:“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變萬化而不窮! 形容變化非常多;沒有窮盡。
【千變萬化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成語典故07-25
成語典故09-08
古代成語歷史典故成語06-17
成語典故大全06-27
成語南轅北轍的典故07-04
李郭仙舟的成語典故07-20
成語歷史典故07-21
成語典故:不貪為寶08-02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