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約而同 (成語)
不約而同(bù yuē ér tóng):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出自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成語解釋
【詞目】不約而同
【拼 音】bù yuē ér tóng
【英文】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two persons)do or think the same;happen to coincide.
【解釋】約:約定 不約:沒有約定。同:在一起。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意見一致。[1]
成語典故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yīng)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示例:茅盾《子夜》二:“這一聲~的叫喚,像禁咒似的立刻奏效.
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成語辨析
【近義詞】: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
【反義詞】: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
用 法: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動作不同不可以用)
不約而同(bù yuēér tóng),成語,近義詞有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是指事先沒有商量而彼此行動相同。出自于茅盾《子夜》二:“這一聲不約而同的叫喚,象禁咒似的立刻奏效!
名稱:不約而同
拼音:bù yuē ér tóng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yīng)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釋義: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用法:褒義 謂語
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例句: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