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一天又要結(jié)束了,這一天里,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何不趁現(xiàn)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狂人日記賞析怎么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狂人日記賞析怎么寫? 1
《狂人日記》的主題十分明確,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他還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許壽棠的信中說道:“《狂人日記》實為拙作……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閱《通鑒》,”乃司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種發(fā)見,關(guān)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見,作品小序中所謂“今撮錄一篇,以供醫(yī)家研究”等語,完全可以理解為作者有意摹傳統(tǒng)筆記小說作法而寫的反語,也可以理解為作者所說的“醫(yī)家”有更深廣的含義,并非狹義的“醫(yī)生”、“大夫”。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狂人雖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諸如“今天全沒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層意蘊卻是有意識地指向幾千年的歷史和當時社會上的“吃人”現(xiàn)象從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戶來說吃心肝的事”;從“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到徐錫林(即徐錫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內(nèi)容雖然帶有狂人的非邏輯心理特征,但始終圍繞著“吃人”,圍繞著中國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不斷發(fā)生的有史可查和無史記載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現(xiàn)象,其意圖是顯而易見的。
《狂人日記》在表現(xiàn)其主題時,也表現(xiàn)出鮮明的啟蒙主義的思想特征。魯迅對中國國民性中的“看客”心態(tài)最為深惡痛絕,他的“棄醫(yī)從文”的重大抉擇便直接由于這個因素。而顧在五四運動前后寫的所有雜文和小說,都是以啟蒙主義為總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記》的創(chuàng)作,是魯迅在經(jīng)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后的第一聲吶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種復(fù)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xiàn)了他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創(chuàng)作的“總序言”。
《狂人日記》的啟蒙主義思想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作者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對封建道德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和認識的結(jié)果,也是這篇作品最輝煌的成就。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觀察了他周圍的人:“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給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然而,他們不但沒有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為此感到不解和憤怒:“還是歷來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還寫道:“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頭;要勸轉(zhuǎn)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薄澳銈兛梢愿牧,從真心改起作用!你們也會吃盡!痹谧髌返淖詈笠蝗沼浝铮髡呱钋械叵M骸皼]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并具大聲疾呼:“救救孩子……”《狂人日記》不僅表現(xiàn)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而且還表現(xiàn)了魯迅“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xiàn)了他以文藝創(chuàng)作來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狂人日記》的意義,確實遠遠超出了文學(xué)的領(lǐng)域。
作品的主人公雖然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癥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卻并不是要寫下層勞動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xué)”,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征性的形象!皻v史上多少反抗舊傳統(tǒng)的、離經(jīng)叛道的人,曾經(jīng)被視為瘋子,如孫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瘋子”。從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瘋子;站在革命的立場看去他是先知先覺。同一個人、同一個思想?yún)s在社會上有截然對立的兩種看法和評價,這也是變革時代的社會矛盾的反映。魯迅塑造這具有狂與不狂兩重性的形象,就是對社會矛盾的一種揭示。這也是狂個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義”。掌握狂人形象的關(guān)鍵,就在于對狂人是真狂還是假狂的理解。
《狂人日記》一發(fā)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別”而引起了許多關(guān)注新文學(xué)的人們的注意。而它的特別,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小說從來沒有過的“日記體”形式。此外,作者口中所帶有的“淡淡的象征主義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獨特個性的“寓熱于冷”的風(fēng)格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所以,茅盾說:當時“還沒有第二個同樣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樣成功的第二篇創(chuàng)作小說”。
在中國,以前沒有日記體小說,只有筆記體和章回體小說。筆記體是“采風(fēng)式”的,章回體是“說書式”的,它們在都采用第三人稱,而日記體則全部采用第一人稱,整篇作品幾乎都是主人公內(nèi)心世界的表白。魯迅的《狂人日記》不但從題目上,而且從整體形式上都借鑒了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說。魯迅在借鑒果戈理小說的同時,不僅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表現(xiàn)得更為“憂憤深廣”,把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禮教,很好地表現(xiàn)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識,而且在藝術(shù)手法方面,并沒有因此而完全拋棄本國的小說傳統(tǒng),在以自我表白為主要特征的日記體小說中,仍然能很好地運用白描手法,極簡明地通過語言和行為刻畫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此外,作者對白話的運用,也達到了非常嫻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靜坐了一會。陳老五送進飯來,一碗菜,一碗蒸魚,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著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便把它兜肚連腸的吐出!睆倪@短短的幾十個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動作、有細節(jié),用的都是標準的白話,自然樸實,卻又處處生動形象,充滿意趣。作品中還有一些警句式的詞句,如“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薄蔼{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義的深度,都絕不亞于文言文。魯迅正是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在借鑒外國小說形式的同時,很成功地與傳統(tǒng)小說的優(yōu)點結(jié)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現(xiàn)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創(chuàng)造出了“日記體”這樣一種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新形式。
《狂人日記》將徹底的反封建精神與嶄新而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相結(jié)合,深刻地體現(xiàn)了思想革命和文學(xué)革命的實績,對其也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魯迅狂人日記賞析怎么寫? 2
魯迅的文章博大精深,不細細品味,無以悟出其中深刻的內(nèi)涵。《狂人日記》是魯迅發(fā)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文學(xué)界對其的解讀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我在此也將發(fā)表一些對此小說的看法。
《狂人日記》中魯迅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nèi)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所想表達的內(nèi)容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它主要描寫一個迫害狂癥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融合一體,用人物自敘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篇短短的小說在今天被定為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zhàn)的“戰(zhàn)書”。與此同時,也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犊袢巳沼洝贰俺匀似毡椤边@個“事實”在后邊屢屢出現(xiàn),構(gòu)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y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娘也都吃人。最后,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什么?
“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xiàn)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fā)出勇敢的挑戰(zhàn),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zhì),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gòu)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diào)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嘗”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凄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嘆。是啊,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又是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在那位“狂人”眼里,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于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的已經(jīng)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敢于向現(xiàn)實的世俗社會挑戰(zhàn)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征形象。將狂人這個具有恐懼、多疑、知覺障礙和邏輯思維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寫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卻并不是要表現(xiàn)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紀實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愈后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并且醒悟到“傳統(tǒng)”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quán)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fā)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jīng)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為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guān)注社會。那么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xiàn)在是科學(xué)發(fā)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于一胎化,使孩子成為家里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xiàn)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huán)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tài)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膳碌氖撬麄儧]有認識到這后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fā)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在這篇白話文小說中,親情、友情全都變成了泡沫,血淋淋的社會里,人性與人權(quán)化蝶而飛,籠罩著人們的只有、冷漠無情。魯迅把日記與精神病病人的內(nèi)心獨白結(jié)合在一起,表達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表現(xiàn)出鮮明的啟蒙思想特征。魯迅看透了社會的黑暗,對埋藏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封建思想感到悲憤,不滿缺少道德與仁義的社會風(fēng)氣,把社會中打著仁義道德招牌、實質(zhì)是一副虛偽的面具、是喪失理智的限制通過一個狂人的日記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痛斥了現(xiàn)實社會,體現(xiàn)出魯迅對社會的憤怒、不滿、焦慮以及希望,字里行間透露的林林種種都是魯迅先生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使人深思。魯迅用文字去喚醒當時昏庸的人們,反省自身,《狂人日記》這篇富含深刻哲理的短篇小說值得我們?nèi)セ匚,值得我們(nèi)ド钏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