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賞析誰有?
回答
《全唐》中存詩僅兩首的張若虛,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里實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愛國學、愛唐詩宋詞的人,想必都知道張若虛及其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
據(jù)說《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始創(chuàng)于那個“全無心肝”的陳后主陳叔寶。然而陳叔寶究竟在這個美麗的題目下寫了些什么,卻因詩已失傳,無從知曉。荒淫無道的隋煬帝楊廣倒留下了現(xiàn)存最早的兩首《春江花月夜》,不過只五言四句,短淺空洞。陳叔寶還寫過一首《玉樹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論中與《春江花月夜》并提,詩也還留存于世,雖是七言,卻僅六句,況且肉麻得緊,與隋煬帝如出一轍,都是臭名昭著的宮體詩。
附隋煬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陳后主《玉樹后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tài)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宮體詩以宮廷為中心,以艷情為內容,描紅點翠,堆香砌玉,浮華荒謬,空虛無聊;從梁陳到隋唐,百余年間,主宰文壇,造成詩國的黑暗,遺下無數(shù)罪孽。南朝士族生活優(yōu)裕,偷安成習,以能作五言詩作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會作詩就會被人鄙視、不能參加社會活動,詩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點綴,建安氣質、魏晉風骨早已蕩然無存。唐前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沿襲了南朝文風,詩人們“競一韻之奇,爭一家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本褪谴筇崎_國創(chuàng)業(yè)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現(xiàn)不出象宋太祖趙匡胤《日出》詩那種“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的氣魄。李世民對詩人張昌齡的文藻很賞識,但張昌齡等應進士科不第,李世民問原因,考官說他們文風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認了。
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同時入霸詩壇,稱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詩向律詩的過渡中起到了開拓作用。文武雙全的裴行儉對四人卻十分輕視,說士人要有遠大前程,首先靠器識,其次才是文藝。王勃雖有文才,但浮躁淺露,不象享受爵祿的材料。楊炯大概可以做個知縣,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錯了。這些評說足見新詩的發(fā)展道路艱難。對打破宮體詩的束縛、鋪平新詩發(fā)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貢獻的,杜甫評四杰詩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边@個評價既是對當時詩壇基本態(tài)度的客觀反映,也是對四杰詩的確評。
在六朝浮華文風籠罩下,宋之問、閻朝隱等宮廷幸臣成了詩壇上一伙把頭式人物。盧照鄰和駱賓王始終在齊梁余風里打轉,王勃和楊炯又一個早死、一個遠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過給我們留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類的好詩句,而幾乎沒有令人振奮的好的詩篇,更不要說為盛唐詩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進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
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庇终f“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闭f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
的確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與風調,又較成功地運用了經(jīng)過齊梁到唐初百年醞釀接近完成的新詩格律,還首次探索了七言詩中以小組轉韻結合長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樣完美,給后來的詩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這理所當然是個頂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構,以整齊為基調,以錯雜顯變化。三十六行詩,共分為九組,每四句一小組,一組三韻,另一組必定轉用另一韻,象九首絕句。這是它整齊的一面。它的錯綜復雜,則體現(xiàn)在九個韻腳的平仄變化。開頭一、三組用平韻,二、四組用仄韻,隨后五六七八組皆用平韻,最后用仄韻結束,錯落穿插,聲調整齊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詩中春、江、花、月、夜、人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伸縮變化,把讀者引進了一個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起首四句,就兩現(xiàn)春江、兩現(xiàn)明月、兩現(xiàn)潮、兩現(xiàn)海,交錯疊現(xiàn)的景觀立即把人帶進了一個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為整篇描寫的江月埋下了伏筆。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讀者可以看到,詩人在第二組是寫初月的朦朧,第三組是寫高月的皎潔,并發(fā)思古之悠情!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面對這一輪江月深深地思考著,滿懷感慨和迷惘。也許后來大詩人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以及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組的起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與劉希夷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則如出一轍。張若虛感嘆江月長明而人生短促,劉希夷感慨風物依舊而人生易老,兩者之間何其相似!這里月的疊用、人的疊用以及江的疊用,有一種音節(jié)美、韻律美,斷而復續(xù),飛絲相接,給人一種清峻雄奇之感。詩人創(chuàng)造的這種詩歌語言形式,后來發(fā)展成為散曲和民歌中的“頂針續(xù)麻體”,至今中國詩壇還留有它動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最神奇的就是這白云一片,悠悠來去,使萬丈溝壑一線飛渡,從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樓頭,一筆帶出離人怨婦的主題。有人對此詩的主題多有非議,殊不知幾千年中國歷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為生計而奔波,離人怨婦,正是社會底層的生活現(xiàn)實。而且愛情和相思,是人類文學永恒的主題,沒有哪一代人能避開,古今中外,真正避開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國“八大樣板戲”。樣板戲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個妻子一出場就遭土匪槍殺外,八部戲劇再沒有一對夫妻,也沒有一對情人。而如此一首詩、如此一輪明月,還有什么題材比寫離人怨婦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相思情懷才配凄清如許的一輪江月,也惟有純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顯皎潔。這樣大開大合的過渡,手法巧妙如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在這樣一個明月之夜,是誰家游子飄蕩在一葉扁舟之中,他家在何處?又是誰佇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樓頭思念她的遠方飄零者呢?僅用兩句,合寫離人怨婦,總領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寫怨婦: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樓頭明月總在怨婦心頭眼底徘徊,照著早已懶用的妝臺明鏡。月明之夜,離愁別緒更加縈懷,使人無法排遣。而那一輪明月偏又浸透簾瓏、照亮砧石,況且簾卷不去、手拂不開。此時遠行的人兒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矚望而無法相依相訴,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懷,說來他也無法聽到。我多想隨這籠天罩地的月光飛流到他身邊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鴻雁那樣高飛遠舉,也不能把這寂寞樓頭的相思明月帶給他,何況這春江里只有躍浪的魚兒激起幾個漩渦兒呢!寥寥數(shù)語,怨婦的離愁別恨已寫到極致。接著筆鋒一轉,又派出八句來寫遠方的游子: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昨夜忽夢落花飄零,春已半殘,可是寄身異地他鄉(xiāng),回家的日子還遙遙無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趕往大海,好像要將春天帶走一樣。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覺已經(jīng)西斜。斜月漸漸隱入海霧,這時北方南方、碣石瀟湘有多少游子還在趕著回家,有多少離人怨婦還在遠隔千山萬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幾人在這輪明月下趕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著這野浦孤舟,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邊花樹點染得凄清如許,人間離情萬種都在那花樹上搖曳著、彌漫著。在這樣勾魂奪魄的意境里結束全篇,情筆生花,余音繞梁。
讀者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復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復雜的光與色,并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詩人沒有局限于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復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無論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還是斜月與落月的迷離纏綿,抑或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月的傾注、砧上月的流照,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輪明月寫到如此清雅且奪人心魄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傳世之作、而應該是曠世之作了。自《詩經(jīng)》至張若虛,其間一千幾百年,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齊梁聲律學,經(jīng)過多年的醞釀發(fā)展,到了張若虛手里,恍如金丹煉成突現(xiàn)奇光,語言聲律與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樣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詩歌發(fā)展還找不到前進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后,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擴展資料
《春江花月夜》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表現(xiàn)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詩篇起筆便用景語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圖畫,然后以江月為中心,用濃淡相宜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畫卷,詩人即景生情,從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離愁的情懷,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襯出離愁之苦,而離愁又將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樓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體。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樓上鏡臺前的思婦,月光中飛去的鴻雁,江流里躍水的魚龍,是景?是情?難以區(qū)分。全詩成功地融情于景,攝情入詩,相偕相融,構成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鋪寫。開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將五字逐字吐出;結尾后八句用消歸法,又將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遙相呼應。題目五字,環(huán)轉交錯,各自生趣,但以“江 ”、“月”二字為中心!按骸弊殖霈F(xiàn)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詩人循著江月交融的藝術構思,極力瀉染春江浩闊,反復詠唱春月皎潔。并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魚龍、瀟湘、碣石等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樓、妝臺、簾、砧、鴻雁、霧等作襯,增強了形象的豐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圖。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遍_始四句暗示我們所吟詠的月夜位于長江下游,因為從詩中可以看出這里水面寬闊,春潮高漲,江海相連,更有那一輪明月伴隨著海潮一同升起。月漸升高,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涌,光耀千萬里。這里明為寫景,其實是寓情于景的。因為潮水漲落有定時,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古典詩歌中海潮往往與信誓相連。這首詩中所寫的“ 明月共潮生”,應該在望日前后。潮生,使離人想起離別時的信約誓言;月圓,更使離人渴望親人團聚。“何處春江無月明”以設問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親人今夜飄零何處的相思之情,同時也使我們聯(lián)想到客人面對潮信明月,倍受思親之苦襲擾的情景。“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边@四句的著眼點由江海交匯處轉到岸汀之上,寫江水繞著長滿芳草野花的江邊小洲流過,月亮的清輝灑滿散發(fā)著幽香的花林,仿佛給花林撒上了一層雪珠兒。月色潔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飛不易被人覺察,因而也使江邊的沙灘象鋪上了一層銀霜,以致只看得見月色而“看不見”白沙了。這里既描繪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潔靜,寧謐的景致,同時也襯托出人物心靈的純潔無瑕,達到了主、客觀之美的和諧統(tǒng)一。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边@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發(fā)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凈如洗,沒有絲毫纖塵,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顯得分外皎潔。在江邊是誰最早見到了這明月?而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開始照耀人間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無窮;然而蒼天不老,江月總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執(zhí)著地等待著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見到的也只有長江一浪推一浪地送著流水。這八句通過景物描寫,把人們的思緒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締。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詩情,是思婦感情波濤澎湃激蕩到極點的升華,而決不是概念化的邏輯思維的產物。詩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輪”的一個“孤 ”字與思婦的心靈撞擊所產生的。一個“孤”使讀者很容易透過明月的孤寂聯(lián)想到思婦的孤單,體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并給下文作了鋪墊。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彼木涫菍懸黄自齐S風悠悠飄走,在這昔日與親人分手的江岸見到遠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離愁別緒苦不堪言。皎潔的月光之下,是誰家的游子乘著一葉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這明月樓了。這里,“不勝”二字突出了思婦的相思斷腸之愁苦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樓”又把“兩地相思一樣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盡致,情濃欲滴。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边@四句是全詩感情沖動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樓上思婦這個“同病相憐”人,它踱上樓臺閨閣,徘徊著,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妝臺。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熬聿蝗ァ、“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描寫,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這兩句是寫一輪明月同照兩地,我們夫婦只能遙遙相望卻不能互通音訊。我是多么希望隨著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墒,天空廣袤,連善于長飛的大雁都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世界,連善游的魚龍也只能掀起一層層波紋卻游不到你的身邊,我又怎么能和你相會呢?這里以鴻雁、魚龍與自己渴望夫妻團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顯出了思婦的離愁之深。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這四句把夢境與實境交織在一起,虛實相間,從而把月夜將盡、夢境難以實現(xiàn)的愁悵之情烘托得纏綿悱惻。
最后一段,天已將曉:“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四句是寫離愁夜曲結束,新的一天的思戀情歌開始!皳u情”二字描摹出了思婦那搖人心旌的如夢似幻的真摯相思之情,使無形的感情真實可感。
總之,這首詩運用多角度寫景的手法,從月生、月照、月輪、月徘徊、月華、月斜,直寫到月落,輔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樹等特定場景襯托,由九個形象畫面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藝術境界,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游子離婦的離愁。詩人緊扣這一離愁至重、意境濃郁的中心來謀篇布局,做到情景交融,景隨情移,從而使詩的意境既見層次又渾然一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的聲韻之美,對《春江花月夜》詩情也同樣起到了較好的烘托作用。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韻腳平仄交錯,音節(jié)和諧,每韻都構成了一幅富有鮮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畫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頂針句的運用,使詩歌錯落有致。其中對春江明月詩人能把詩歌聲韻節(jié)奏的外在律與詩人感情的內在律有機融合,以聲韻來透露思婦情緒變化的升級,顯示出自然美景無人共賞青春虛度的凄楚,使思婦的離愁與景自然和諧,表現(xiàn)出巧奪天工的藝術功力。這首詩雖然帶有許多感傷和凄涼的韻味,但由于詩人善于嚴格把握聲韻,因此給人總的印象卻是凄婉而不頹廢,纏綿而不消沉。
此外,《春江花月夜》的許多詩句還富于哲理!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钡仍娋淝槔斫Y合,抒發(fā)了個人生命短暫,宇宙永無窮盡的哲理性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