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后,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著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如浙江嵊州人認(rèn)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nóng)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jié)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qū)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后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愿。
福建閩東地區(qū)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zhèn)一些鄉(xiāng)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
大鍋熬糊湯,湯中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nóng)村立夏吃“七家粥”風(fēng)俗有點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
七家茶則是各家?guī)Я税准盒潞姹汉玫牟枞~,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并不見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nóng)村社會中重要的聯(lián)誼活動。
上海立夏日風(fēng)俗習(xí)慣中,由于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wǎng)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jié)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钡牧(xí)俗(見上圖),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闭f是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
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绷⑾倪@一天,古也稱春盡日,一般騷人墨客,惜春心事難免多情,春愁付諸詩詞,邀朋聚飲,留下很多傳世佳作。
四川、巖坦山區(qū)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xí)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在我國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吃李子的習(xí)俗;倍,別名蠶豆、羅漢豆。立夏時節(jié),槐豆普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