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解題思路
一、基本要求
1.記住考查內容要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
2.審查題干,鎖定關鍵詞。
3.按圖索驥,尋找答題語。
二、具體方法
1.問答型:認真審題做到“問什么,寫什么;要什么,給什么”
2.綜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礎上,一般可采用“總-分-總”式
(1)概括特色(一個判斷以標明觀點)
(2)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
(3)揭示這樣寫的好處。
即詩歌寫了什么、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
3對比型:
(1)通過研讀兩首詩,比照之間的異同點
(2)根據題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詞、句加以分析闡述
注意:
1.對作品理解、品價、聯想,力求準確、合理、有根據,不能無中生有、任意發(fā)揮及隨意拔高;術語表述要正確,不能生搬硬套、張冠李戴。
2.不能用讀后感代替文學鑒賞。
3.要重點突出,圍繞題旨展開論述
附:詩歌鑒賞公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三、鑒賞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咸陽城西樓晚眺
(唐)許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①填空:詩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詩基調。詩人用低沉的筆觸,描繪咸陽城傍晚時的景致,抒發(fā)蒼涼傷感的情懷。(1分)
②簡答:頷聯寫云生日落,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現多用“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名句比喻什么?(1分)
③簡答:頸聯兩句寫了作為何朝何代國都的咸陽的何種景象?(2分)
④簡答:尾聯“行人”即過客,也包括作者在內,結句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2分)
[解題指導]此題主要考查對詩歌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把握。①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愁”。②“山雨欲來風滿樓”現在多比喻重大事變即將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③描寫作為秦漢兩代故都的咸陽,如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蟲鳥凄鳴的蕭條景象。④我聞咸陽古城久矣,今日東來,所見唯“西風吹渭水”令人產生歷史變遷無恨的感慨。
2、閱讀下面這首七言絕句,完成1-2題。
夏意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蘇舜欽;北宋詩人,主張改革,被削藉為民,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時。
(1)有人說這首詩題為“夏意”,全詩“無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點明時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僅扣住詩題,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huán)境的____的氣氛。優(yōu)美的意境,讀之仿佛微風拂面。(2分)
(2)你認為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根據你的理解結合原詩,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100字左右。(4分)
[解題指導]此題主要也是考查對詩歌形象及思想情感的認識
(1)第二句與第三句中“扣”住詩題“夏意”的應當是“石榴開遍”和“樹陰滿地”(一定要寫進“開遍”和“滿地”,因為這兩個詞才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huán)境的氣氛”,單寫進“石榴”、“樹陰”不能給全分。什么氣氛?“石榴開遍”,明麗、清新;“樹陰滿地”,幽靜;故填“清幽”最為妥貼。
(2)要把握準詩人的心境,必須體察作者筆下物境的特點,前文已作了分析,還要結合“注”了解詩作的背景:“削籍為民”、“隱居不仕”。據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寵辱偕志,忘懷得失,也可以答反襯出內心的痛苦,但必須結合對原詩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這首詩取題“夏意”,展現的是清幽之境,表現的是內心壓抑著痛苦的閑適寧靜。(2分)“別院”、“深深”、“清”,詩一開始即構成清幽涼爽的氣氛,繼之以“石榴開遍”“樹陰滿地”“流鶯”時一聲“渲梁”,無不給人清涼寧謐之感。削籍隱居的詩人內心當是痛苦的,但詩人沒有牢騷,對得失榮辱顯得很淡泊,但沒有牢騷又不等于沒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襯著詩人內心壓抑著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讀者細細揣度的。
詩歌鑒賞主觀題的答題對策
從針對2002年高考的有關信息得知,詩歌鑒賞題由客觀題變?yōu)橹饔^題,即由原來的判斷選擇變?yōu)檎Z言表達。形式變化,難度增加,相應答題的對策也有變化?紤]到詩歌鑒賞的特殊性,考慮到考綱的具體要求,由學生回答部分大概可由以下幾個部分(考試時會從中擇取幾點)來組成:
一是對詩歌中詞語的理解、對詩句內涵的挖掘。
二是對詩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別是對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鑒賞。
三是對詩歌風格的判斷,對詩歌體裁樣式的識別。
四是對詩歌藝術技巧的研判。
五是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從上面的五點入手,簡略敘述一下答題的注意點:
一、詩歌的語言是高度濃縮化的語言,對詩歌詞語的理解,相當于文言文的翻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的翻譯。特別注意的是,對多音多義詞的翻譯疏通一定要在吃透整個詩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義。對一些詞的附加語義(感情色彩、語境語意)要結合詩境考慮。對詩歌句子的理解更要從全詩入手,看是寫景還是抒情,是實寫還是虛寫,是涵詠深刻哲理性強,還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強,進而對之作出正確的解釋。
二、對詩歌形象的把握,盡可能要聯系作者的身世、寫作的背景、詩歌的文本內容及試題提供的相關信息材料?丛姼枋菍懽匀唤绲木斑是抒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賦予其人格化的形象,還是直接出現抒情主人公的身影;看詩歌是表“小我”志趣,還是發(fā)“大我”情懷。
三、對詩歌風格與體裁的.研判是比較簡單,并容易作答的。只要掌握了有關詩歌常識就能夠作出正確的回答。要指導學生認真復習第五冊詩歌單元的知識短文“古代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第六冊詩歌單元的知識短文“古代詩歌的藝術欣賞”。
四、對藝術技巧的研判是有一定難度的,它建立在對各種藝術手法掌握的基礎上,這要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認真揣摩體會。考試時有可能考表達方式,有可能考修辭手法,有可能考表現手法。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法有:比喻、通感、對偶、仿擬、隱喻、借代、象征、烘托、映襯、摹狀;有正面有側面;有實寫,有虛寫;有的是觸景生情,有的是寓情于景;等等,都要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
五、對主題的理解看起來難,實際上是比較容易作答的。當我們對一首詩歌作了上述的分析后,它歌頌什么,贊美什么,傾訴什么,發(fā)現什么,追求什么,解釋什么,批評什么,描繪什么,憂慮什么,思考什么,表達什么,只要結合詩歌的全體內容就能夠作出相對正確的詮釋。
六、多看多思那些詩歌鑒賞選擇類的題的分析和判斷,通過對那些選擇肢的理解,來體味答題的思路,開闊答題的思維,提高答題的正確率。